大不列颠之影

第三百三十二章 金融城中的大手(2/5)

就这样,小小的劳埃德咖啡厅竟然慢慢的成为了伦敦保险行业的主要交易市场。到了1719年的时候,在咖啡厅里完成的海上保险交易额竟然达到了惊人的900万英镑。

而《劳埃德航运新闻》也发展成了《劳埃德船舶日报》,这份报纸在保险行业的权威性仅次于英国政府专门用于刊登重大政治新闻的《伦敦公报》,就连《泰晤士报》与《曼彻斯特卫报》在这方面也无法望其项背。

劳埃德咖啡厅的老顾客们也自发的组织了一个名为劳埃德船级社的机构,他们的主要业务就是对船舶的安全系数等级进行评估,并登记进《劳埃德船舶登记册》以便各位大船东和保险商人进行参考。

如果仅仅只有这些,劳埃德这个名字显然还不值得大书特书。

之所以要把劳埃德保险单独摆出来,是因为在1771年的时候,保险商人们发现小小的劳埃德咖啡厅已经越来越无法支持庞大的保险商人群体谈生意。

因此,咖啡厅的一位老主顾荷兰保险商人范·梅尔向大伙儿提议建立一家‘新劳埃德’事务所,作为海上保险的交易平台。

他以每人100镑的价格发行了新事务所的股份,并很快筹措到了近万镑的资金,而来自圣彼得堡的俄国保险商约翰·安格斯坦则提议公司应该在皇家交易所租借办公场地。

但商人们虽然对于皇家交易所这个地点很满意,但是却对于租借这样的使用方法不太高兴。

因此,他们直接全款拿下了皇家交易所的办公楼,并将这里作为劳埃德保险的交易场地。

而劳埃德保险与其他保险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像是一个通俗意义下的公司,而更像是个体保险商人们的公共交易平台。

如果套用后世的概念来说,劳埃德保险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辛迪加型垄断组织。

从dú • lì性上来说,尽管辛迪加的参与者在生产和法律上保持dú • lì,但他们在商业上已经完全受制于总办事处,不能dú • lì行动。

辛迪加的各个成员在商业上必须是高度统一的,他们不能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只能借由辛迪加来谈生意。

而如果一个辛迪加的成员想要退出,则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包括重建购销机构并重整与市场的联系。

此外,退出还可能遭到辛迪加的阻挠和排挤。

劳埃德保险就是这样的保险业辛迪加,它由数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保险商人共同组成,所有人都通过劳埃德保险的平台进行dú • lì或者联合承保。

在劳埃德保险的承保业务中,少的可能只有几个人承保,而一些大型项目则可能出现成百上千人共同承保的盛况。

而劳埃德保险的特殊架构也使得它的成员数量自创设之初便呈现迅猛增长态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