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钱就跑啊,没赌品喔。”
“广告快播了,我得上班了。”张妍耸了耸肩,“老板大过年的在京城唱歌,我得替他盯着舆论,不然对不起人家对我这么好。”
说着,她一屁股坐到了沙发上,打开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搁在腿上,然后悠闲的等着广告的播出。
张妍不打,其他人一时间也没了兴致。
于是乎,大家纷纷都坐到了沙发上和张妍一起看电视。除此之外,也是想围观一下张妍是怎么工作的。
时间很快过去,电视里突然传来了一阵老奶奶讲的粤语。
“等下煮菜菜俾你食,好唔好?”伴随着这个粤语,是一个爷爷抱着小孩的画面。
徐川创意的那个《筷子》公益广告,从这里开始了。
筷子共有8个单元,在八个不同的城市取景,南到羊城,北到徍木斯,还去了一趟美国旧金山唐人街。
每一个单元都表述了不同的主题。
粤东的爷爷用筷子沾酱或醋给小孩子尝,表达的是【启迪】。
尚海的妈妈教女儿用筷子夹菜,寓意着【传承】。
在这个单元,有一句徐川印象非常深刻的台词。就是那句用尚海话说出来的:“阿拉是中国人,中国人都会用筷子的,晓得伐啦。”
第三个单元是闽建一大家子吃饭的场面,小朋友想夹菜被教导让长辈先动筷子,讲的是【明礼】。
紧接着就是在黒龙江,三年未归的游子回家,在厨房迫不及待的用筷子夹菜,母亲露出来的笑容,阐述的是【关爱】。
在旧金山唐人街,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父母灵位前搁筷子拜年,诉说的是【思念】。
肆川一大家子拉上邻居家的王叔到家里来吃年夜饭,说是多一双筷子的事情,传达是【睦邻】。
第七个单元,在鲁东,快递小哥回家后给怀孕的妻子送了一副儿童筷子,这就是一生的【相守】。
睦邻和相守这两个单元,让徐川印象深刻。
最后,在京城,奶奶给孙子夹菜后,孙子也及时的给奶奶夹菜,表达的是【感恩】。
总的来讲,《筷子篇》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经典公益广告。
主题好,传达的寓意好,用来传达寓意的器具选的更好。
当徐川记忆里那一幕幕经典的画面,那一句句经典的台词出现在张妍和其家人面前的时候。
她家人看得明显是越来越认真了。
一直等广告播放完毕。
画面已经切到了春晚现场的时候,张妍的家人才开口道:“这广告你老板拍的?”
“也不是他拍的,但创意是他的。”张妍斟酌了一下用词说道。
“这也拍的太好了,你说你家老板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我怎么就想不到这个创意呢?”
“你这问题问的,我要知道他脑子怎么长的,我一定想办法跟他一样长。”
这广告她也是第一次看,不过她是知道这个广告大概是什么形式的,因为她看过徐川的文案。
但实在是没想到,实拍出来的效果比文案要动人多了。
就凭这个广告,张妍觉得徐川的这次春晚之行,已经算是大获成功了。
更别今天还有一段搞笑的采访。
现在,就看待会徐川唱的歌能不能引发一些反响,有反响更好,没反响也无所谓,现在已经够了。
念及此处,张妍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一样,开口问道:“诶,你们刚刚有没有在那个公益广告上面,看到我老板的名字?”
“名字?”这话一出,张妍的家人都开始回忆起来。
回忆了半天,大家才开口道:“好像是没有啊,没看到有名字。”
“对,我也没看到,字幕要么是说话的字幕,要么是地址和主题的字幕,没见到写你老板。”
这话一出,张妍的忍不住有些疑惑的喃喃道:“不对啊,春晚节目组说了会署名啊,临时变卦是不是?”
想到这里,张妍直接开始在网络上搜索起来。
但是那个《筷子篇》才刚刚播放,现在网络上基本上搜索不到什么有用的相关信息。
另一边,安泉已经吃好了饭,他老婆正在给他围围巾。
透过窗外望去,能够看到外面正在飘着雪,一片美好的景色。
“你开车小心点,不要急,要稳。”围好围巾之后,安泉的老婆叮嘱道。
“放心吧,没事。”安泉对着她笑了笑,随后带上棉手套出门而去,他虽然自己也有车,但选择的还是坐地铁去央视那边,这样比较方便。
徐川长租的保姆车停在央视的停车场,钥匙在蔡梦手里,他这里也有一把备用钥匙。
说起蔡梦,她现在正在春晚现场最后一排的观众席上看着台上的表演。
本来总导演杨庆春说可以给蔡梦安排个前面的位置,但是待会蔡梦和徐川就会离开,还是坐在后面方便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