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士族高高在上看待天下百姓的姿态不同,她亲历过苦难,挨过饿,受过冻,裹着单薄的衣服,穿着破烂的鞋子赶路,才渐渐明白了生活的残酷。
一同被掳来的女子被随意蹂躏践踏,吴昭只能无助地瑟瑟发抖,心中的认知开始逐渐崩坏。
原来自己之前,都是在纸上谈兵啊。
她不得不承认,自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舍生取义,说的容易,做起来何其难?
吴昭一方面耻于面对自己苟且偷生的想法,一方面用仅剩的自尊支撑着自己,期盼着奇迹的发生。
然后奇迹真的发生了。
虽然她因缘巧合帮了一点忙,但是要不是袁熙亲自带兵过来,杀灭匈奴,说不定她早已经被掳走走,生不如死了。
她快要破碎的希望,终于在沉沦中被救起。
随后她又再度陷入了迷惘。
袁熙的家世在士族之中,也算是上上之选,按道理说,对方的想法应该和自己极为相似才对,但相处下来,吴昭惊讶地发现,对方和自己截然不同,简直像是对立的两面。
袁熙表面上一副世家子模样,想法却和士族格格不入,这和吴昭完全相反,她虽扮做仆妇,但内心还是士族的想法。
但吴昭不得不承认,袁熙在北新城做的很好,极得民心,比她见过的任何人都要好。
这和士族在百姓中散播的所谓名声完全不同,平民百姓是真的发自内心拥护袁熙的。
吴昭见多了沽名钓誉的士族,表面道貌岸然,私下做着龌龊之事。
难道真像袁熙素说,本应身负教化百姓,带领其谋生责任的士族,却几乎都变成了对百姓敲骨吸髓的大贼?
可自己最尊敬的父亲,从来没说过这些!
是被自己视若楷模的父亲错了,还是袁熙错了?
如果承认前者,那自己这些年来,是不是路都走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