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阑访谈录》有个特点,那就是她并不拘泥于有着某种固定的场地,固定的观众之类的人群在。
她寻找的采访场所,都是一些能让嘉宾感受到一种……轻松、舒适、熟悉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她希望采访嘉宾能够袒露心扉,按照她编排好的流程,回答出自己内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而把这个诉求回馈给许鑫后,许鑫思前想后的……觉着最舒服的地方就是自己家。
本来说是在大湖公馆那边拍的,但把这事情和杨蜜一说,杨蜜就让他回史家胡同去。因为他的书房那边已经装修完毕了。
许鑫一听也来了兴趣。
毕竟这是哥几个以后聚会的场所,他也想瞧瞧什么样。
于是便把地点改到了这边。
房子的主体建筑已经完工,差的就是一些装饰,以及外面的园林造景。
这些装饰有的还没买到……比如许大强希望用来“镇宅”的一块太湖石。
价钱无所谓,重要的是他想要一个自己喜欢的。
但偏偏市场上现在还没有,只能慢慢等。
而他来到了屋子里后,发现家具都蒙着白布防尘,具体还不太能看出来新家以后什么样,便退了出来,直接沿着一排园林小路,往自己的书房里走。
然后一进门,他脸上就一黑……
因为他看到了玄关处的一面玻璃柜。
玻璃柜里面放着戛纳的金摄影机、一尊银狮、杨蜜的金马、金鸡奖杯,以及包括《秘密》、《风声》在内的一些奖项……
都摆在了里面。
可是,自己书房按照实际面积,超过一百八十平。这一面玄关的墙尺寸他目测……至少得两米。
你就琢磨吧。
别说这几个奖杯了。
就是再添十个二十个,这面墙都显得空荡荡的。
爹啊。
您放过我行不行?
真要把这一面墙填满,我得拍到猴年马月去?
像话吗!
这是为了炫耀嘛!
这不是磕碜人呢么!
他万般无奈,奈何木已成舟。
格局都定下了,想拆除也不是今天。
于是,强忍着一股羞耻感,他踩着锃光瓦亮的木地板,在满是各种书籍的书架、不知道是红木还是小叶紫檀的书法桌,以及各种充满了“雍容华贵”口味的家具中四下寻觅。
最后选定了一片采访用的,还比较适合的区域。
书房一角的两把太师椅。
行吧。
就这里吧。
都不用等节目组的人来。
作为专业导演,他拿眼一看,就知道这光该怎么找,镜头布局架在哪最合适。
于是,还没来得及包腿的沉重太师椅,给自己脚下大叶紫檀造的木地板上划出了好几道划痕。
不过还好,这木地板也不算很贵。
一平方也就不到八万块钱,许鑫也不心疼。
不就是钱嘛。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把两把太师椅挪到了适合的位置,俩人中间又架了一个八方香几,香几上面摆了一个也不知道老汉花了多少钱拍回来的古董大瓷罐子……
许鑫站在一会儿他给两台摄影机预留的位置,双手拇指和食指合拢组成了一个“口”字方框看了看,确定没啥问题后,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成了。
来到了旁边的茶台前,他烧水,泡茶。
一壶茶的功夫,电话响了起来。
“喂您好?”
“许导您好,我们是《杨阑访谈录》节目组,我们现在已经到您家门口了,停车的话,我们是随便停还是?”
“唔,我去接你们吧,这院子里有停车场。”
许鑫一边说,一边快步起身披着衣服走了出去。
很快来到了门口,就看到了三辆商务车。
见状,许鑫赶紧拿着遥控器,对着旁边的铁门按了一下。
铁门自动开启,露出了里面的一块能同时容纳四辆车的车库。
三辆商务车鱼贯而入。
在车子挺好后,第一辆车的车门打开,同样穿着一身正装,看起来散发着知性美感的杨阑笑着走下了车,对着许鑫伸出了手:
“许导,好久不见。”
许鑫笑着迎了上去:
“是啊,杨阑老师,太庙一别,好真是好久了呢……这边冷,我先带您去看看采访地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