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这些学生所在意的尊严以及逼格,这些教授其实更在意的是傅调他究竟会选择谁。
对于一名钢琴家而言,特别是对于正在逐渐转向教学方向的钢琴家而言,他们在意的除了自己能够在全球开多少音乐会,能够获得多少荣誉之外,更为在意的,便是自己的学生如何。
毕竟他们感觉自己这辈子的艺术生涯可能也就到头了,几乎没有多少继续进步的空间。
然而就算这样,他们距离那些最顶级的钢琴家,例如阿格里奇,齐默尔曼之流的人,也还差了那么一个等级。
仅仅只能够算得上是一流,毫无顶流可言。
既然如此,还不如教出一个特别强的学生,回头人家介绍傅调的时候,还会将其给带上。
例如傅调,1997年生,年幼时跟随华国中央院王健教授打基础,曾在华国金琴奖钢琴组获得第一名的成绩,后转入海城院,与何深教授学习钢琴,后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在获得冠军后傅调并非停滞不前,而是只身前往德意志柏林,就读于柏林艺术大学,与钢琴大师,那个国家的国宝级钢琴家谁谁谁进行学习,在这个学习阶段中,他成功突破了自己的极限,拓宽了他的艺术道路,为他的艺术生涯打下了最为完美的基础,其中很大部分都是钢琴大师谁谁谁的功劳。
当然,最后一句可能不会加,可只要这么一想,很多教授心中就不由得产生一丝丝波动。
毕竟傅调是真的,肉眼可见的强大,并且只要稍微看一眼,他们都能猜到傅调的未来。
一流钢琴家的地位是稳的,具体能不能冲向世界顶流钢琴家的位置,和郎良月,阿格里奇,齐默尔曼,基幸这些人平起平坐,那就看傅调的运气了。
可能水平实力达到了,但是就是因为运气不太好,名声一直上不去,只能委屈地蹲在一流的位置动不了。
这个事情又不是很少见,例如最近很火的朱晓玫,她的巴赫就已经有了世界顶流的感觉在其中,就算比古尔德差那么一点,也差不了太多。
可是朱晓玫她其他的作品演奏的少,资本去推,推了半天也没有推起来,因此只能算得上是一流钢琴家,距离顶流还差了一点曲目量以及运气。
运气这种东西就很不好说,可手下能够出一个一流钢琴家,已经非常不错了。
因此,诸位教授都用出自己的浑身解数去展现自己的个人特点,供傅调选择。
然而……
一直到最后一位教授演奏完毕,傅调的表情都没有特别多的变化。
这些教授演奏的好是好,可是总感觉,缺了一点什么?和自己并不是特别搭配。
就比如说第一位的李美珠,她确实是展现出来自己最为完美的一部分在其中,可惜很明显的一点,正如同她对傅调说的那样,她和傅调的风格并不是非常搭配,她更多的是追求民族的东西在其中,希望能够将一个人自己内心深处民族的那种感觉演奏出来。
这种感觉在目前的古典乐坛其实非常有市场,特别是对于发展越来越缓慢的音乐而言,各个地方的音乐家都已经开始放弃继续在音乐上深耕,转向挖掘出民族音乐特点,带来一点新鲜的感觉。
可惜傅调更喜欢的,是展现出自己个人特色,而并非民族。
后面的克里斯蒂安·彼得森也是如此,总感觉风格差距很大。
其他的教授虽然有相近的,喜欢于展现自己个人特色的东西,可是对于傅调而言,他总感觉自己和这些人学习很难学习到什么东西。
因此,一直到最后一位教授演奏结束,傅调都处于犹豫的位置,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不停地思考着什么。
“迪奥,对于这些教授,你最喜欢的是谁?”一位满脸胡须如同狮子王一般,可是却又地中海秃顶的男子对着傅调开口问道:“我们所有的教授都在这个地方了,你对于我们的演奏感觉,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