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Op59-1,是肖邦的作品之中,情绪最为强烈的作品,甚至带有独创肖邦式转调的作品,与其他的作品不同,这一首作品带着一股新奇的特点,完全新鲜的和声走向,突发的旋律,以及意想不到的结束,所有的一切都在展现着肖邦的极限。
一时间,一些评委的眼睛微微亮起,他们在加林娜的音乐之中听到了一点点他们想要的东西。
那种新鲜以及天才的感觉。
能够走到第三轮的没有庸手,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东西在其中,加林娜也同样如此。
即便她的音乐之中受困于俄罗斯学派的表达,但是她的音乐,拥有着一股新奇与天才的感觉。
这个感觉给了很多评委非常好的印象。
但是同样的,一些评委的眉头则是皱起。
他们并没有在加林娜的音乐之中,听到一些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想要的肖邦并不够完美,他们想要的柔和几乎表达的不够完全,他们想要的自我则是被磨损太多。
加林娜的音乐有一种似是而非的错觉,这种感觉让他们非常难受。
相比较第二轮,这个时候各个评委之间欣赏的点便表现了出来,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关注的评分点,几乎没有两位评委的评分点是完全相同。
即便两人都是音乐的准确性,一个人可能就只要求所有的音都对,他就给一个不错的分数。
而另外一个人,他不怎么要求音的正确,他只是要求音乐的正确,只要你能够给出准确的音乐表达,至于你的作品是不是错误连篇,他不在乎。
当然,别太离谱,把一首作品弹成另外一首作品这种就别开玩笑了。
加林娜音乐之中的俄罗斯感觉同样被一些评委喜欢或者讨厌。
很多评委是喜欢肖邦之中的俄罗斯风味,毕竟两者相距不远,文化有所融合。
而一些评委则是非常抗拒。
毕竟……某人曾瓜分过波兰,还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两个完全不接壤的国家是怎么签约互不侵犯条约的呢?伱说对吧?
在加林娜第一首作品,马祖卡Op59-1演奏结束后,便有评委在手中的评分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分数。
等到后面马祖卡全部结束后,已经有五六位评委结束了评分。
后面第一第三钢琴叙事曲的演奏,并没有让这五六位评委改变自己的分数,只是让更多的评委确认了加林娜的水平实力,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而等到最后一首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的开头呈现,所有的评委都给加林娜打出了自己的分数。
即便她还没有演奏结束,她的这一轮比赛便已经结束。
众人沉默到加林娜的最后一颗音落下,在她松开放在键盘上手指的时候,掌声响起。
加林娜沉默,转头看向舞台下的众人,叹了一口气,微笑着起身,对着众人优雅的鞠躬。
这优雅之中,究竟有多少是真正的高兴,有多少是难受,就只有她自己一个人知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