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客观的辩证法,这也是苏泽多次撰写文章发书阐述是过的理论,申时行这些东南的高级官员都研究过。
在影响一个地方的发展因素中,客观的就是自然禀赋和区块位置,这些都是没办法改变的。
但是当地执政主要官员的主观想法,也确实能影响地区发展。
这就是主客观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发展。
申时行在担任教育大臣之前,是松江府的知府。
作为东南发展最迅猛的府,松江府的发展就是这个辩证法的最佳阐释。
比如松江府下的上海县,就是依靠前后几任主官的大力发展,再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从一个不到十万人的小县城,迅速发展成仅次于松江府甲县华亭县的第二大县。
甚至在港口、码头和证券交易中心在上海县建立之后,上海县隐约有超过华亭县的趋势。
这就是“人才”的重要。
苏泽说道:“对于一个地方官员来说,驱动他们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实还是来自上级的考核。”
申时行本来想要说一些大道理,比如民为邦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话。
可是他很快也发现,这些道理根本就说不出口。
他也担任过地方官员,自然知道地方官员的想法。
即使是在最讲究“主权在民”的东南,驱使地方官员进步的主要动力,依然不是治下百姓。
治下百姓重要,但是能够让地方官员进步的还是政绩。
换句话说,政绩就是衡量官员进步的标准,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百姓的意愿,但是也和百姓没有太大的关系。
在徐渭的领导下,吏部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地方官员考核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