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叔放心,只要有胡宗宪的支持,钞关法之事一定能成!”
说服了方望海,接下来的日子苏泽要么继续在吴县搜集消息,一边又在吴县中心租下了一座小楼,这里就是《警世通言》的杂志社了。
果然,徐时行、许国和王锡爵无法抵御办报的诱惑力,有了徐时行这个苏州知府公子的加入,苏泽办报的事情顺利了很多。
徐时行帮着苏泽盘下了一座印刷坊,江南的印刷事业和福建一样发达,有经验的雕版工人并不难找。
两日后,刚刚执掌了抗倭主导权的胡宗宪,巡视了营房刚刚返回杭州城。
胡宗宪如今办公的浙江巡抚衙门,就是张经之前的总督府衙,经过胡宗宪的一系列雷霆手段,他已经彻底掌握了抗倭主导权。
不够胡宗宪同样也遇到了老上司张经遇到的难题,没钱了。
从宁波争贡算起,倭寇在浙江已经闹了三十三年了。
自从抗倭以来,朝廷在浙江加征的捐税,也压得曾经富庶的浙江越来越贫困。
双屿之战后,倭乱再次升级,蔓延到了山东、南直隶等多省,这些更是大明王朝的财税重地。
特别是去年和前年倭寇在江南肆虐,影响了江南的税收,更让朝廷财政到了崩溃的边缘。
胡宗宪是清楚张经是怎么被杀的,他自然明白现在他的目的不仅仅是抗倭,而是如何用更少的银子抗倭。
朝廷是支持抗倭的,兵部在年前就下令,允许各地编练团练,还要求浙江,南直隶,福建募兵抗倭。
可是无论是团练还是募兵,这些都是要花钱的,但是每次地方上要钱,户部的回复就是两个字—“自筹”。
自筹就是没钱,可朝廷从没说过要怎么自筹。
张经被杀的一个罪名,就是在浙江横征暴敛,但是弹劾张经的胡宗宪很清楚,张经死后家中没有余财,他在浙江征收的钱,全部都用来抗倭了。
胡宗宪体会到了老上级的难处,这一次巡视营地,他就差点被官兵堵着讨薪。
进入官署,胡宗宪直接来到了办公的明堂,这里是他的幕僚办公的地方。
胡宗宪主持抗倭之后,立刻招募了在江浙很有名气的徐渭、沈明臣、茅坤、文徵明为幕僚,辅助他筹划抗倭。
胡宗宪一进明堂,徐渭拿着一封信过来说道:
“抚台大人,这封信请您亲自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