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13章 成圣的路(2/5)

没有一个皇帝可以容忍一个活着的圣人。

汪道昆拉着苏泽说道:

“汝霖这番话说的很好,等你日后位列朝堂的时候再说,对天下人更有益处。”

汪道昆也是真心觉得苏泽的那番话有道理。

他注意到了以西门庆为代表的新型阶层,无论是商人,掮客,还是工坊的工人,他们都从土地的束缚中走了出来。

没有了土地的束缚,也就没有传统的土地宗法的港湾,他们不容于农业土地道德的标准,虽然掌握财富却成了社会抨击的对象。

新阶层的道德困境,也让他们自甘堕落。

汪道昆站起来说道:“汝霖你才二十三岁,明年就是会试。你在二十七岁之前还能参加两次科举,二甲进士就可以入翰林院。”

汪道昆说道:“等你日后成了阁部大臣,再说这番话就行了。”

苏泽心中冷笑,别说是做了阁部大臣,就是做了摄政大臣,皇帝也绝对不会容忍自己说这番话。

一道德的威力太大了,这不仅仅是成圣的问题。

一旦苏泽真的提出一个全民认可的新道德标准,那就意味着他成为所有新阶层的引导者,他自然就会成为新阶层的代言人。

大明皇权连宰相都容不下,还要用什么内阁辅臣来装点门面,又怎么能容忍一个活着的圣人呢?

不过苏泽也没有傻到现在就公开宣扬自己的理论。

他还没有想好具体怎么“一道德”,这并不是提出一个标准就行了的,而是要其他阶层的人都认可这个道德标准。

特别是要让掌握了话语权的儒家士子承认这套标准,以苏泽目前的名望和实力,都远远没到这个时候。

之所以对汪道昆说,是因为汪道昆是自己的房师,是自己天然的政治同盟,而且汪道昆确实是一个有抱负的读书人。

汪道昆叮嘱完毕,又觉得兴奋异常。

他写的《金瓶梅》,对于书中人物的命运哀叹悲悯,可就如同苏泽所说的那样,他身为作者,也不知道为何主人公们会遭遇这样的问题,最后只能用天道轮回的佛门观点来阐释。

可是苏泽的说法如同醍醐灌顶一番,让汪道昆再一次思考书中的人物的命运。

苏泽看到汪道昆出神的样子,就明白他已经认同了自己的理论。

思想启蒙,这是随着新阶层的出现,必然会出现的事情。

如今正在越发有影响力的泰州学派,提出“百姓日用即为道”,其实已经是临门一脚了。

泰州学派以孟子的亲民思想为根基,提出了平民儒学的理念,在民众中具有不小的影响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