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刚正不阿的人突然恭维人,则会让人觉得心情舒畅。
海瑞就是这样一个全府知名的刚正君子,他虽然只是简单恭维了一句,都让方知府心情大悦。
不过这种时候方知府可不准备放过海瑞,既然他能说出王泰州的名字,自然也是对泰州学派有所耳闻的,海瑞又说了解不深,这可是乘胜追击刷声望的好时候。
方知府立刻说道:“今日只有闻道先后,没有师长尊卑,刚峰但说无妨。”
海瑞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他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不喜欢空发议论,说的不好听就是有些死板。
方知府一步步紧逼,海瑞无奈的说道:“府台,我有一个学生,家传有王泰州的学术,可以请他来说两句。”
方知府点头说道:“那也可以。”
海瑞对着人群中的苏泽说道:“苏泽,你且来说上两句吧。”
众人纷纷顺着海瑞的视线看向苏泽。
昨日黄时行木柱破题,苏泽已经大出了风头,今天海瑞又点了苏泽的名字,众人眼神都带着惊讶。
延平府南平县这么多读书世家子弟,都没听过方知府这句“百姓日用即为道”,苏泽这个穷酸读书人竟然听过?
人群中的黄时行心中也充满了嫉妒,此时的读书人不仅仅追求奇,也是追求博的。
科举只考四书五经,但是能通读史书、先秦秦汉唐宋散文、见闻广博的人都是受人尊敬的学问家。
这和航海时代后欧洲尊重博物学家的风气是差不多的。
原因自然也很简单,四书五经大全是科举参考书,定价不高,实在不行还可以抄录,寒门子弟也能读得起。
可是能兴建藏书楼,珍藏古书研究诗词歌赋的,那就不是普通读书人了。
不是世代进学的豪门子弟,是绝对接受不了这种教育的。
比如如今天下文坛宗师的杨慎,他父亲杨廷和是拥立嘉靖皇帝的内阁大学士,是四朝为官的老臣。
杨慎又是少年天才,过目不忘,状元及第。
被贬谪的时候,家中送往云南的藏书就有几车。
等到了云南之后,包括黔国公沐家在内的当地官员都对他礼敬有加,还给他捐赠自己的藏书。
苏泽一个穷书生,竟然听说过方知府讲的新奇学术,众人首先是不相信。
黄时行猜测是海瑞打听到了方知府要讲王泰州的学术,为了给苏泽扬名,提前给苏泽讲课,就是为了让他迎合方知府。
一想到这里,黄时行心中更加不满,昨天就被苏泽抢了风头,今天又要被他抢风头吗?
黄时行冷哼一声,更是竖起耳朵,只要苏泽对答中有漏洞,他就要跳出来揭穿苏泽!
方知府看到苏泽上前,只看到他身高气度都是不凡,方知府对他印象也是不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