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175 无奈的决定(2/4)

那么问题就来了,朝臣们为何如此热衷新法,一年以来只要遇到天灾总有人提议启动,难道说离开新法灾民们就活不下去了?

古人云,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但凡出现找不到理由的共同追求,那就不用瞎琢磨了,只需在其中寻找获利的可能性即可得到答案。

粮食,洪涛就找到答案了。赈灾新法的核心内容表面上看是改变了传统的官方运输方式,减少损耗提高效率,但本质上只有一个关键点,粮食!

无论何种赈灾粮,也不论从哪里运到哪里,总得先有粮食,才涉及到运输成本以及发放效率问题。

明朝官员们别看搞对外贸易一个个全和村里的傻蛋差不多,总是被坑,但要是论起在钻国内政策空子、大把大把捞好处的本事,必须世界第一!

他们在皇帝提出这套新法时就敏锐的发现了其核心,同时还找到了可利用的赢利点,那就是粮食。

找商人购买粮食再运到灾区,由当地宗室核收收购保管发放,确实能减少损耗、压低成本、提高效率,对国家、灾民和皇帝都有好处,唯独对部分官员是损失。因为他们无法再从大批粮食采购、转运、分发环节中动手脚了。

自古以来雁过拔毛都是为官之道,仅凭一则《赈灾新法》就想彻底根除,不光是侮辱了官员们的智商,也把皇帝当成了小儿。

没错,洪涛压根儿就没指望《赈灾新法》能解决问题,之所以费劲巴拉的弄出来,还与朝臣们磨破了嘴皮子玩命推销,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不谙世事、表面聪明、其实很傻的草包,从而放松警惕、大胆出手。

以目前的局面,自己还无法大刀阔斧的对朝廷官员进行任免,即便心里清楚或者抓到某些人的把柄,对关键岗位也力有不逮,强行撤换非但起不到作用还会引发更激烈的斗争,且毫不占优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