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宋的体量翻了七八倍(1/4)

大宋最初统计数据,采取的是十月和二月制。

也即每年十二月将前面一月至十月份的数据统计上来。

等到来年二月,再把去年十一月和十二月的各项数据交上去。

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大宋年底和一月份的假期与休沐实在太多。

两个月总共六十天,光节假日就有四十多天。

除非让各个部门放弃休假,天天加班,否则不可能完成这么多数据统计。

毕竟统计部的数据很大部分,都来源于其它部门自己内部统计,统计部负责归纳与审核而已。

因此最初就是十月与二月分别统筹。

不过这样弊端也明显,越到十一月,各个部门就越忙碌,整整十个月数据,工作量非常大,往往要到十二月才能彻底搞定。

反倒一月假期过后,到二月份各部门很快就能把数据交上来。毕竟就两個月的数据,工作量非常小。

所以为了缓解年底工作量大的问题,数据统计就改为了半年制。

也即五月份递交去年十一月至来年四月,总共六个月的数据。到年底,再递交五月到十月这半年的数据。

如此就能平摊工作量,也不至于让各部门人员每到年底就忙得焦头烂额。

此刻屋内,赵骏桌案上摆着诸多数据公文。

其余宰相也都围了过来。

后世美国在三四十年代是飞速发展时期,当时的总统罗斯福极为看重数据,甚至把数据当成治国的标准。

虽然后来证明数据不能代表一切,然而数据依旧是重要的参照物之一。

因此大宋现在也非常看重数据,每年数据提交上来之后,就能从中分析出今年的政策成果以及将来要发展的方向。

赵骏自己先把最重要的钢铁数据报告拿了过来,其余宰相们也各自拿了部分数据阅览。

很快赵骏先满意地点头道:“不错,去年十一月到今年四月,半年时间,我们的钢铁产能就超过二百万吨了,这是个不错的成绩啊。”

“从庆历六年制定五年内年产百万吨钢铁,到庆历十年就提前一年完成,十一年就年产二百余万吨,今年这个数字怕是又要翻翻,下半年或许可以往五百万吨冲一冲。”

“嗯,每年稳步翻倍的增长就已经是很不错的进步了,现在全国钢铁行业已经走上了正轨,接下来就是继续扩大产能,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建设当中。”

“我就怕路子会不会铺得太大了?我们现在的经济模式还是依赖于内外贸易,如果内外贸易跟不上,钱少了的话,就得走毛熊的老路子。”

晏殊提出了担忧,他毕竟以前做过三司使,也干过户部尚书,抓过钱袋子,自然明白现在钱依旧是个大问题。

如今大宋其实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揍趴了辽国,又摁住了日本这个银乌龟,每年从海外能攫取大量的金银铜,并且还是用大宋制造的铜币去买卖。

周边国家的货币现在都成为大宋铜钱了,就像后世的美元成为全球流通货币一样,各类原材料都只会流入到大宋来,换取国外的金银铜和其它香料、木料、药材等物品。

但现在大宋又得面临新的情况,那就是路子铺得太开,每年的财政支出已经超过两亿贯,除开固定的军费和官吏开支以外,大部分钱都用于公共建设投入。

比如投资教育、修建道路、科学研究、兴办福利院、发展工业,甚至为了防止粮价过低,每年还得花钱在市面上购买粮食,以此来平抑粮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