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进殿东头的暖阁往里看,太后今儿破天荒穿了件大红金线绣云纹蜀纱凤袍,头上端端正正戴着点翠嵌珠蝠蝶花卉钿子,斜靠着炕桌,正指点书上的字。皇帝脸上含着笑,上去扫袖打千儿,“太后新禧,儿子给您请安了。”
太后闻声转过头来,忙正了正身子道,“皇帝来了?大年下的,别多礼。”指了帽椅道,“坐吧,皇后好啊?”
皇帝应个是,“谢太后垂询,皇后一切都好。今儿后宫宴请命妇,她来不了,准备了些小玩意儿让儿子带来,都在前头摆着呢!还和儿子说,正月十五要过园子来瞧太后,请儿子先代问太后的好。”
太后瞧了眼太上皇,抿嘴笑道,“皇后有心,指婚那会儿你就说她周到,果然的。到底昆和台教养好,一点不错。”
皇帝听她谆谆细语,那一颦一笑和素以有七八分像。以前他实在讨厌这副脸架子,现在真不是了。大概爱屋及乌的说法是没错的,瞧着她就想起他的素以,心静了,也格外和气起来。
糖耳朵看见那个穿龙袍的人,嘴里喊着二哥哥,呼地就纵了下来。皇帝怕她摔了,连忙上去接她。抱在怀里一通摇,又问课业问女红,她人虽小,说话倒头头是道。太后怕她纠缠皇帝,扬声叫她嬷嬷进来把她领走了。皇帝这才得闲儿言归正传,朝上微一躬身道,“儿子冬至那天进奉先殿祭祖,瞧见高皇帝身边宝床上挂了敦敬皇贵妃的画像,回来心里一直有个想头,今儿来想和皇父、皇额涅说。”
太后听见皇帝提皇贵妃,眼里的光瞬间黯淡下来。太上皇瞧她一眼,略顿了顿道,“是什么想头,你说来朕听。”
皇帝道嗻,“儿子这想头,怕有些逆阿玛当初的旨意……皇贵妃半生凄苦,仙游之后一个人孤零零葬在皇陵之外,实在是可怜。儿子的看法,她终究是高皇帝正头元妃,不入皇陵则名不正。儿子想追封皇贵妃为皇后,另建宝顶迁入孝陵从葬,不知阿玛意下如何?”
太后听了肯定是喜欢的,掖着泪道,“你想得周全,竟了了我几十年的心愿。”踅身撼了撼太上皇,“澜舟,瞧着皇帝有孝心,你就答应了吧!”
太上皇沉吟半晌,点头道,“朕那时年轻气盛,这个决定现在看来确实是欠妥得很。如今你既然提出来,那就办吧!规制也别低,和太皇太后的齐平。横竖给了,给足算完。”
皇帝长出一口气,又一个计划遂了心愿,现在看来完全有了拿捏太皇太后的筹码,素以的事儿似乎不成问题了。暂且可以缓一缓,不用急巴巴的讨太上皇的主意。万一弄巧成拙了,倒不好。
他调眼朝外看,太阳照得墙角的残雪熠熠发光。心里有了爱的人,一刻不见就牵肠挂肚。可惜了眼下撂不开手,不知她这会儿在家里干什么。他笑了笑,他是做不到越王钱镠的含蓄温情的。她若缓缓归,他索性就去素家接她回来。两个人在陌上走一走,对她这阵子的提心吊胆也算是个安慰吧!
☆、第74章
那头的素家真是热闹得一膛火似的,闺女在御前做女官,大年三十晚上又蒙太皇太后指婚,这么长脸的事儿,瞬间就传遍了整条胡同。大伙儿都来看呀,姑娘得了特旨,还能回来吃个团圆饭,好!配的女婿是二品大员,袭了三等承恩公,最要紧的还是当今国舅爷。这门楣高得叫人仰断了脖子看,大伙儿都替姑娘高兴。姑娘有出息,再也不是那个光脚追豆汁担儿的野丫头了。
老姑奶奶最高兴,她叉腰子在门前站着,对着外头指手划脚,“不长眼的秋八,说我们素家是土鸡窝子,养出来的全是炖汤的柴鸡。这会儿再看看,我们小姑奶奶做公爷福晋去了。不像他们家五姑娘,嫁个看城门的整日间耀武扬威,得意什么劲儿?没见过世面的杀才,呸!”
素夫人听见她叫骂就头疼,拉着闺女坐在炕头上,叫丫头拿手炉来给她抱着,一面指了指脑袋,“你姑奶奶这儿坏了!可说她真傻,精的时候比猴儿还能算计。说她聪明,她犯起病来一人站在槐树底下,对着鸟架子能骂半天。你说这怎么处?你阿玛哥子在营里又不常回来,家里就我和你嫂子们,一听见她骂,肝儿都颤了。”想想闺女才回来,也不愿意多说那些心烦事儿,只拉着她的手笑道,“我没想到你能上养心殿伺候万岁爷,也没想到临出宫最后一年还能指婚给小公爷,这是祖上积德了。攀上这门贵亲,往后你的日肯定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