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未然仰头沉思了许久方才说道:“也罢,也罢,于某本是答应那人绝不把那里的事说给外人知道,如今为了救卫将军的性命我也只有背弃自己的诺言,说给你们知道,但是你们万万不可再泄漏出去让世人知道。”
众人见于老板严肃慎重,齐声答应。
于未然问李信道:“李大人可读过东晋陶潜的《桃花源记》一文?”李信见他问这牛马不相及的事大是奇怪却也不好不答:“在下对陶潜的作品甚是喜爱,他的那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我也是牢记在心,自于那篇《桃花源记》在下更是时时,常为其笔下的世外桃源心向往之。”
田邦接口道:“田某也是熟读此文,文章大意说:晋朝孝武帝时期,武陵地方有个渔夫,有一次沿着小溪划船打鱼,来到了一座繁花似锦、芳草鲜嫩的桃树林。渔夫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划着船再往前走,到了树林尽头,发现了一个小洞。他丢了船,顺着洞口摸进去,开始很狭窄,走了一段,豁然开朗,原来洞里有一个很大的村子,那里土地肥沃,桑木成林,男女老幼,来来往往,勤恳劳动,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村里的村民看到渔夫是个陌生客人,都热情地邀请他喝酒吃饭。渔夫跟大家谈起,才知道那村子里的人的祖先还是秦朝末年避难到这儿来的。他们根本不知道秦以后还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渔夫在那里住了几天,告别回家。他在回家路上,做了好多标记,准备下一次再去访问。回到武陵,他报告了太守。太守也感兴趣,派人跟着渔夫去找桃花林,但是怎么也找不到那个洞口了。”
“好,好。参军大人可是记得只字不差,令于某佩服。”于未然拱手道。
李信有些茫然问道:“于先生,这篇文章与你说的那人有关系吗?众人皆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杜撰出来的,实际上是没有世外桃源这回事的。”
于未然呵呵大笑:“于某年轻时也像李大人这般认为,直到于某在机缘巧合下闯入那世外桃源中才知道自己以前的看法是多么的无知。”
众人一起惊呼道:“难道世上真有世外桃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