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前面,现在它依然会走在世界的前面。而未来,即便这个王朝不在,这个民族也不会因为在整个世界突飞猛进的时候闭关锁国而错失良机,被整个世界抛在后面。
它,将依然走在整个世界的前列!他相信,大明的未来,将不再是他所知道的那个未来,这里充满了变数也充满了希望,这里将要发生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将是一个从未读过的故事。
寒风凛冽地吹着,拂动着他的衣裳,夏浔向故乡深情地再望一眼,又转首望向他驶去的方向。
有些人以为日本海以东就是永无止尽的大海了,夏浔却清楚地知道,不是!
前面不是无尽的大海,而是一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
那里距大明的距离,远比他们驶到欧洲更近,也比他们驶到波斯湾更近,甚至比他们从南京驶到满剌加都要近,那里是阿拉斯加。嗯,现在那里还不叫阿拉斯加,以后应该也不叫这个名字了。
他还没想好给那儿取个什么名字,或许这种事儿还是交给解缙那些文人去头疼比较好。
夏浔微微地笑起来……
北京城,乾清宫内,朱棣斜倚在炕上,身下的火炕烧得滚烫,腿上搭了一条驼绒毯子,身前还放着一个火盆,可是那双老寒腿依旧酸痛入骨。
天津水师都指挥使江岩战战兢兢地把他们搜寻大海一无所获的消息说了一遍,朱棣听完了沉默良久,轻轻摆了摆手,江岩忙躬身退了下去。
朱棣拿起两份秘奏用他已显苍老的手掌轻轻磨挲着,那是东厂木恩和锦衣卫塞哈智寻方辅国公下落所上的奏章。
皇太孙朱瞻基见他神色不豫,忙道:“国公的意外实属天意,皇爷爷还要以江山社稷为重,莫要糟蹋了自己的身子……”
朱棣深深地瞥了他一眼,淡淡一笑,将那两份秘奏扔进了火盆,黯然道:“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啊……”
奏章在火盆中熊熊燃烧起来,朱棣艰难地躺下,缓慢地转过身去,背对了火盆。朱瞻基忙上前给他展开被子,朱棣喃喃地道:“朕一直喜欢北方的冬天,可是现在,连北方的冬天也这么难熬了,朕老了,真的老了……”
“皇爷爷?”
朱棣没有回答,他只是将被子紧紧地裹在身上,这一刻,他和一个普通的体衰怕冷的老人没有什么两样……
第1039章大结局
一阵春雨之后,彩虹挂在长空。
一群土着居民出现在地里,开始整理田垄,堆起田埂,用木制的简易锄头锄草,播种、施肥。
如果有其他部落的土着居民经过这里,会很惊奇地发现,这里人的的举动和以前竟是大不相同。
因为这里的人以前种庄稼,一直是用木棍在湿漉漉的草土上随便戳个小洞,然后把玉米粒、豌豆、西葫芦等各式植物的种子丢进去,既无须锄草,也不用整理出那一块块的整齐的田地。
同时,这些锄头等劳作工具他们也是没有见过的,真是新奇的玩意儿。如果他们停下来待一段时间,他们会发现更多新奇的怪东西。
这儿的人有牛马却不知道让它们载物,现在他们会发现这里的人会用牛马驮运东西。他们拖拉重物不知道制造车子、利用车轮来节省力气,现在他们会发现,这里有许多独轮、双轮甚至四轮的木头车子。
这都是天国的使者教给这些当地土人的,天国使者还给他们取了一个统一的名字,说他们叫汉人。
这天国的驶者自然就是夏浔一行人。
夏浔的船队是在阿拉斯加登岸的,那里现在不叫阿拉斯加,叫望明岛。这名字不是解缙取的,而是小荻。夏浔觉得挺有意义,便叫石匠在那里竖了石碑,正式定下了望明这个名字。
同时,他也正式改回了自己的名字——夏浔,尽管除了小荻和梓祺,其他家人根本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改名,但他还是这么做了。
“望明”的气候十分寒冷,夏季温度也不高,更不要说冬季了,同时那里距大明还太近,对这些一路飘洋过海过来的人来说,在距大明很近的地方有这么一块巨大无边的土地已经不是秘密。
为了防止有人难舍故土,寻机逃回,夏浔为了安全,只能带领他们继续往纵深走,经过了近一个月的跋涉,他们在这片新大陆的中间地带登岸了。
他相信在这些不了解世界地理,一路也不曾留下海图的情况下,除非整艘船的船员全体叛变,靠着他们的经验和记忆,或有可能逃走,否则将无法再离开,这才把这里确定为定居点。
他们一路停泊、登岸、休息的过程中,船员发现他们在这片新大陆上并不是孤独的存在,这里已经有居民了,这些居民就是被后世人称为印地安人的那些当地土着。
他们最担心的是被抛弃在整个世界之外,而这里早就有居民,而且也是黑头发、黄皮肤,这个发现让他们惶恐不安的心情渐渐安定下来。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解缙兴奋地发现:这里的人很可能同自己一样,也是炎黄子孙,他们应该是殷商遗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