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精校版)

分节阅读_715(1/2)

喜欢咱们这戏班子,这样吧,咱们在这儿多演几天,不忙着走。”夏浔暗赞一声,老塞看着粗鲁,倒是粗中有细,原还担心他扮的不像呢。

不一会儿,唐赛儿表演了几个小戏法儿下来,就换了刘玉珏上场。刘玉珏已剃去了胡须,重又恢复了俊俏模样,在众人之中,他的表演不是特别受欢迎,只是有得看就好,聊胜于无罢了。

今日上台,刘玉珏一如既往,先吹奏了一曲洞箫,换来寥落的一点掌声,刘玉珏不以为然,又表演起书法来。外行看热闹,观众们感兴趣的是他同时书写两行不同的文字却能分心两用的技巧,掌声也是为此而发。

表演完了,刘玉珏浅浅一笑,鞠躬下台,却不想竟有一个人跟到了后台来。

“喂,这儿是后台,谁叫你进来的?”

一见那人闯到后帐,哈里苏丹派来配合夏浔等人行动的一个叫藏风的武士立即丢下手里的活儿,迎上去用突厥语嚷道。

夏浔闻声抬头,看了来人一眼,这男人约五旬上下,脸上有浅浅的皱纹,三绺长髯,面容清瞿,穿的是一袭中式的青色棉布长袍。

那人笑了笑,看看刘玉珏,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说道:“我看这位小兄弟写得一手好字,在这个地方,能说一口流利汉话的同胞都算是难能可贵了,能把毛笔字写出这般韵味的人,更是难得。只不知小兄弟如此才学,怎么落到这般田地?”

这人一说话,不但是字正腔圆的汉话,而且语气声调极其的斯文儒雅,听来和煦如风。

夏浔和刘玉珏对视一眼,连忙一起迎上前去。刘玉珏欠身施礼道:“老先生,晚生姓白,白玉落。”

郭奕轩轻轻地“啊”了一声,颔首道:“名字很雅,相貌也好,只是……,小兄弟人品俊雅,一身学识,如今竟沦到这步田地,倒真是白玉蒙尘了,看来这名字有些不吉利呀。”

刘玉珏正色道:“名字乃父母所赐,做人子女的岂能挑三拣四,妄自非议呢?人生命运,起伏难测,若说是因为名字不详,却也未必!”

那人呵呵地笑了起来,颔首道:“是老夫说错了话,还请莫怪!”

刘玉珏拱手道:“尚未请教先生尊姓大名。”

那人手抚胡须,傲然道:“老夫姓郭,郭奕轩!大唐汾阳郡王后人!”

第812章战神后人

夏浔听了心道:“这人祖上竟是一个郡王?倒真是名门之后。嗯?不对呀,唐朝是李氏天下,他却姓郭……哦,想来是异姓王了,在唐朝……姓郭的异姓王……那是……”

他还没来得及把汾阳郡王这个封号和哪个唐朝郭姓名人联系起来,刘玉珏已然大吃一惊,肃然起敬地道:“原来老先生的先租就是那位‘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的郭子仪郭老令公?”

郭奕轩微笑道:“正是先租!”

刘玉珏这一说,夏浔也想了起来,两人忙一起施礼道:“失敬失敬!”

郭奕轩笑道:“那只是祖上的辉煌,几百年前的旧事了,不值一提。”

他嘴里说着谦辞,但是提到祖上辉煌,脸上还是情不自禁地露出了自得之色。

郭奕轩喟然叹道:“自唐以后,我郭家家道中落,直到金朝时候,我郭家先祖玉臣公通天文、知兵法、善骑射,受金朝皇帝赏识,先是做了猛安,后又积功受封为汾阳郡公,重振了郭氏一门。

可是未几,金朝气数尽了,为蒙古所灭,宝玉公便归顺了蒙古,随大将木华黎转战中原了。这是我郭家再度中兴的时期,玉臣公随大元皇帝讨伐契丹遗族,历古徐鬼国讹夷朵等城,破其兵三十余万。收别失八里、别失兰、马里等城。又从柘柏、速不台两位先锋收契丹、渤诲等诸国,可谓功勋赫赫。

呵呵,当年先祖亲征西域别失八里、别失兰等地乃是由先祖从契丹遗族手中收复的,想不到几百年后,郭某有机会再到这里,所以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粒沙一片云,都觉得特别亲切,闲来无事就喜欢四处走走,结果在这里碰到了小兄弟你。”

夏浔可不知道郭子仪郭老令公的后人做过金、元两朝的大官,刚才听他介绍身份,还以为五代十围时期,郭家就流落异域了,这时一听他夸耀的经历心中顿时生起些抵触。

其实元朝时期的汉人名将世家着实不必,比如鼎鼎大名的杨家将,其后人就有在元朝以战功官至龙虎上将军的。再比如史天泽、刘整、董俊、李璮……元朝汉将世家张家更是丝毫不逊于郭家的名门世家。

张家的张柔,因战功被元廷封为蔡国公,他的长子就是克杭州,俘获五岁的宋恭帝和谢太后、全太后在崖山诲战中淹死杨太后,逼得丞相陆秀夫背着幼主赵昺跳海而死的张弘范。其次子则是俘获了宋丞相文天祥的张弘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