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精校版)

分节阅读_563(4/4)

夏浔在高位上已经坐了好几年了,做事首先权衡的是利益。国家富强与否,稳定长远与否,与疆域的广大没有直接关系,太广大有时反而是个负担,成吉思汗的江山够广大了,结果如何?

历史上,安南之战持续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中明军异地丛林作战,与天斗、与人斗,损失极其惨重,不少名臣勇将都折在那里,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结果统治安南期间,没给明廷和明国带来一点好处,反倒让明朝政府和百姓付出了巨大代价。

那时光是每年调运粮食、保证驻扎安南的军队和补给当地人民生活的各项财政支出,就超过了当时供应南北两京的总和。明太祖朱元境曾说:,“四方诸夷及南蛮小国,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供给得其民不足使令。若其不自付量来扰我边,彼为不祥。彼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伐之,亦不祥也”

这是一个政治家务实的想法而不是为了身后之名所做的考虑。

安南不是辽东,对明廷不存在致命的威胁把它拿在手里,所获得的利益远不如间接控制的低成本,就像后来英法几万人就可以统治东南亚,不给自己造成负担,还能拿到你想要的利益。

依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甚么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如何如何,让你的父亲、兄弟、儿子去埋骨异乡,让你把辛苦种出的粮食、织出的布区送到异乡,却不能从那儿拿回一点对国家、对百姓有益的东西,你反不反对?

如果你的边界在云南,你做不到国富民强,拿到了安南就能够么?

接下来是不是嫌缅甸碍事再拿下缅甸?然后是占城、老拊、暹罗,真腊、印度……

你每拿一个地方,总要和一个更新的地区、一个更新的政权接触,你要无限占领下去才有信心保证自己的发展么?恐怕到了那时候,就变成了熊瞎子掰苞米,掰一棒丢一棒,只要有一处出事,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起连锁反应,付出巨大财力和牺牲所获得的一切,如浮云一般烟消云散。

夏浔倾向于间接控制,在无利可图时,有统属关系约束着他们,有利可图时,能为我所用。他不想把美国大兵眼中的,“墓地”…一越南,变成埋葬无数大明将士的墓地,换不来于国于民有利的东西,最后依旧是无奈地放弃。

安南历来受中华文化所支配,以汉字为官方文字,以儒教为官方学说,行科举,甚至连道教都学了去,风俗习惯方面也深受中华影响。

这样的国度里面,要寻找一二代理人,是很方便的。

所以先以刚柔并济之策羁縻之,再以文化灌输渗透之,足矣!

夏浔的沉默,在朱棣看来,却是因为对安南情形的担忧,他反而出言安慰道:,“文轩无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