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朱高煦也是敢作敢当、杀伐立断的主儿,便狠狠点头道:“好,那就把他们两个都干掉!”
邱福担心地道:“洛宇、纪文贺一军将领,官职不低呀。尤其是这个节骨眼儿上,他们已是关键人物,若骤然暴死,岂不令人生疑?”
陈瑛淡淡地道:“淇国公,令人生疑又如何?朝廷自有法度,皇上也不能不教而诛!没有证据,谁奈我何?”
“再说……”他又转向朱高煦道:“殿下,许浒等人中计被抓之后,双屿岛的盗众必然恨洛宇、纪文贺等人入骨,所以咱们只要手段巧妙些,把洛宇调去双屿,权作视察,暗使心腹之人趁夜把他们两个干掉,就可以把这事儿推到双屿岛的人身上,说他们是挟怨报复,趁夜行刺,这死无对证的事儿谁能查得明白?”
邱福听了转忧为喜,连声道:“使得,使得,若是这么做,倒是行得通。都御使真是殿下智囊,比那鬼使神差的贾诩也不遑稍让,我的心腹萧梦正在浙东,老夫这就派人去知会于他,密行其事!”
朱高煦不放心地嘱咐道:“此番可再出不得差迟了,定要派出心腹可信之人,火速赶往浙东。”
邱福道:“殿下放心,老臣省得。”
“且慢!”
陈瑛目光突然阴鹫起来,仿佛一头秃鹰似的侧头思索片刻,缓缓说道:“不对劲儿,杨旭在公堂上刻意提起这件事,是给咱们提醒么?恐怕……他就是为了让咱们自乱阵脚,露出破绽!此等机密,无论是口信儿还是文书,一旦落到他的手中……”
朱高煦恍然大悟,又惊又怒地道:“好一个杨旭!他在公堂上嘻笑怒骂,打得竟是这般阴险主意!”
陈瑛阴阴笑道:“无妨!杨旭再精,他在官场上才消磨过几年?哼!他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岂能遂了他的意!”
第495章铁索横大江
朱高煦一派的人真的紧张起来。
夏浔现在已经套上了金光罩,刀枪不入了,不过他能脱险,对朱高煦打击并不大。朱高煦的本来目的只在于保住自己的军中势力。
一切的诱因起于浙东剿匪不利,而浙东战局是由邱福指挥的,邱福是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淇国公、靖难功臣中武将序列三巨头之一。靖难功臣中有三大巨头,在武将中拥有崇高的地位,他们都有许许多多的部属,在军中担任着各个级别的官职。
这三大巨头是张玉、朱能、邱福,其他山头比起这三个人差了不止一筹半筹,虽然不能忽略不计,却也不是决定性的力量。而这三个人中,张玉已经战死沙场,他的儿子张辅虽然袭了父爵,但是还没有太大的威望,不足以对张玉派系的力量绝对控制,他现在得维护好本派系的大佬,只能守成,不能扩张。
剩下的就只有朱能和邱福,如今邱福已经被他争取过来,这就是他争天下的本钱,所以他绝不能让浙东危机影响到邱福的地位,否则就等于削去了自己最大的一股力量。嫁祸双屿卫就是为此,而双屿卫背后站着杨旭,要拿双屿卫开刀,就不能不对杨旭动手。
这样做倒不是他们断定杨旭为了双屿卫一定敢与他们为敌,而是他们不敢冒这个险。军事上的事,动辄涉及成千上万的人,你想把事情做得滴水漏,叫人完全找不出破绽是不可能的。成功的关键是,背黑锅的人在朝里没有强有力的人物支持,那么他们纵有天大的委曲,也没有能力把冤屈上达天听。
所以,要拿双屿卫开刀,杨旭就必须得搞下去,至少在“通倭案”盖棺论定前,让杨旭丧失能够干预的能力。
事情计划“的非常好,却因为三个意外而功亏一篑。这第一个意外,是意外给他们送上门的更有力证据:通番。
一俟发现这件事,他们如获至宝,想都不想便把它也纳入打击杨旭的计划“之中,结果怎么也没有想到,杨旭还有一个极机密的身份,执行着一项大明最高级别机密任务。结果“通番罪“不但不成立,反而助长了杨旭的气焰,让他在“受贿罪”这方面,也陡然强势起来。
第二个意外,是他们没有想到夏浔居然是个公门高手,比一个出身捕快巡检世家的子弟经验还要老到。那账本儿可比后世整治别人的举报信要有力的多,后世说“一封信八分钱至少恶心你半年……”,因为你说不清道不明,得让人反反复复的调查核实,牵扯你绝大部分精力无暇他顾。可杨旭居然能敏锐地发现这么多问题,就凭账本儿本身,就把账本儿推翻了。
第三个意外,是在这两个意外之上建立起来的,杨旭无罪了,就有能力干预案件的审理。更糟糕的是,他以前没借口,只能用迂回的方式为双屿卫撑腰,可他现在牵扯其中了,而且又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他就可以以受害人的身份,堂再皇之地插手其中,打着还我公道的借口,直接干预此事。
同时,杨旭掌握着飞龙秘谍,这表明他能动用的力量,不仅仅限于原本对他的估量,而且很可能他早就开始行动了,他现在手中掌握着多少有力证据,谁也不知道。这是一种绝大的威慑力,你不知道,才会恐惧,才会不惮于把事情考虑到最严重的地步。
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就是如此了。
因此,陈瑛果断作出了决定:“壁虎断尾,弃卒保帅!”
只不过,邱福本来是要派心腹秘密赶赴浙东,老谋深算的陈瑛却突然想到了另一个可能,杨旭在公堂上刻意提起“通倭案”的绝大漏洞的动机,一开始还以为他是话赶话儿,与任剑辩驳时顺嘴提到了这一点,可是陈瑛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安知杨旭不是故意打草惊蛇呢?
可陈瑛也不是易与之辈,他浸淫官场多少年?权谋术数、智略经验,那是积年累月、一点一滴地积累沉淀下来的,这些经验知识可不是看两本权谋智略的书籍,或者坐在家里一拍脑门就能拥有的。夏浔虽然顶着一个“穿越者”的称号,却不可能在这一点上无师自通,一步就超越这些宦场沉浮几十年的老政客。
夏浔在公堂上刻意提起此事,确实是想打草惊蛇,迫他们自乱阵脚,以便捉到更多的证据。他动用的实际上不是飞龙,而是潜龙,潜龙的人早已把这五军都督府盯得风雨不透,就等着他们派人赶赴浙东报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