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精校版)

分节阅读_327(1/5)

黄子澄力荐李景隆,让他立下大功再利用战功把他推上武将第一人的地位,他就可以通过李景隆,间接控制武臣的力量,从而制衡对他不服气的大臣,做到真正地掌控朝纲,即便不依仗皇上的信任,他也可以一人之言,言之九鼎。

在这一点上,文官们肯定看得出来,对他也是有排斥的。但是皇上抑武扬文这是所有文臣的共同利益所在,黄子澄是帝师,其中出力最大,他们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对黄子澄的野心,也只能做些让步。毕竟这是符合所有文官利益的。

可惜了,李景隆八十万大军,居然一败涂地。这个时候文官们和朝中的武将勋戚便又成了盟友,共同的目标就变成了方黄二人,文武百官弹劾奏章如雪片一般,要把这两个腐儒轰下台。皇上虽未惩治他们,在这般声势之下,他们也无颜继续立于朝纲之上了,现如今他们已经请辞了大部分的职务,似乎是只领俸禄不涉政事的闲人了。

可是他们仍旧是皇上的股肱,仍旧是大权在握只是公开场合不便露面,一些权力不得不与其他文官们分享罢了。文官们与方黄二人的最终利益是一体的,他们虽不满方黄之流受帝恩简拔一步登天,却更不愿让武将再有机会和文官分庭抗礼。

这个时候再继续打压方黄,就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了,所以这一步目的达到之后文武之间脆弱的联盟关系马上就破裂了。勋戚武将只是被文官们当了一把枪使,现在文官们任命盛庸为讨逆主帅,盛庸虽是武将,却非勋戚也非哪一门勋戚派系出身,根基太浅威望太浅,且有铁铉这个文臣制衡着他,他的功劳立得再多,也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中山王、第二个曹国公,不可能把武将势力全都团结到他的旗下,你明白了么?”

徐增寿试探地问道:“大哥的意思是……,?”

徐辉祖淡淡地笑了笑:“老三呵,武人失势,已是不可避免了。文臣们利用削藩,削弱了藩王们对朝廷的影响力;利用讨逆,让我徐家这勋戚之首靠边站;利用李景隆之败,进一步削弱了所有勋戚在朝堂上的力量;现如今,则利用简拔盛庸、以铁铉制衡,瓦解了武将们的力量。”

他往椅上一靠,意兴索然地道:“你看着吧,只等燕王一败,藩王们被彻底消灭,那就是狡兔死、走狗烹的时候了。当初主张削藩的,是文臣;主持朝政指挥讨逆的,是文臣。

有大功的,将都是文臣,百战军功不及一篇锦绣文章啊,燕王授首之日,就是文臣们弹冠相庆,全面把持朝堂、驱武臣如走狗的时候了。”

徐增寿听得怂然动容,仔细一想,却又觉得这是一个莫大的机会,不禁试探道:“大哥,要真是这样,咱们应该……,应该站在燕王一边才是。”

“胡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