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躲藏,然后再想办法去海边。
对于夏浔的动作,苏颖什么都没有问。方才那种已失去了他的感觉,让她整个人都要崩溃了,现在失而复得,搂着他的腰,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他,苏颖心中暧洋洋的无比满足,不管是他带着自己浪迹到天涯海边,还是带着她去闯刀山火海,她现在都懒得理会了。
男人是树,女人是藤,只要和他在一起就好。
夏浔在往南走,往南山多林多,易于躲藏,而且燕王世子一旦脱逃,目标必然是北平,朝廷会集中全力封锁向北的道路,往南走目前是最安全的,之所以没有马上向东,是因为这里本就属于应天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各处城镇、大街巷,都处在朝廷的严密控制下,迂回一下更加妥当。
“你怎么现在才来,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苏颖伏在夏浔背上,幽幽地说,夏浔策马轻驰着,说道:“出了点岔子,险些没有摆脱追兵,不过……总算是有惊无险。”
夏浔又记起了罗克敌那惊艳一刀,罗克敌一出手,他就知道自己无法接住这一刀,他还有一个选择:退!但是在林中行动不便,他能躲过这一刀,能躲过罗克敌急如骤雨的连续攻击么?想要活命,唯有一搏,攻敌破绽、攻敌要害。
罗克敌的要害是什么?
“锦衣卫如何才能复起?”
只这一句话,锋利的刀刃便硬生生地停在了夏浔的颈上,只要再慢得一刹,他就身分离了。
夏浔惊出一身冷汗,却丝毫不敢迟疑,立即接着说道:“我既入锦衣卫,这烙印,便一生一世无法除去。大人应该知道,我大明军籍,是子承父业,代代相继,不可更易的。何不给我一个机会,也给你自己一个机会?”
“什么意思?”罗克敌的目光就像他架在夏浔颈上的刀一样冷。
“如果燕王败了,我仍是一死,大人何必急在一时?如果燕王成功的话,大人留我一命,算不算是为锦衣卫留下一点薪火?”
烈日当空,已到正午,影子就在身下,吹来的风都是暧的,但是夏浔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有一种浑身惊悚的寒栗感,这是他所经历的最惊险的局面,生死完全操控于他人之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说服对方改变心意,一旦失败,立即就是身异处。
现在他的头还好端端地长在他的脖子上,他成功了,因为在罗克敌心中,已经形成一种执念:他只想要锦衣卫崛起,这已成为他生存的唯一意义。
“我放你走,只因为我很好奇,你为什么这般笃定。这一次,我错了!我放你走,是因为我想听到,当你做为朝廷钦犯,被拉去砍头,灭你满门、夷你全族的时候,你会对我说一声,你错了!”
第280章金鸡报晓
自南而北,自东而西,自上而下,侦骑四出。
大城小阜,穷荒僻壤,但凡有路的地方,就有朝廷的侦骑匆匆驰过,各地方官府的巡检捕快、帮闲打手们更是一个也没闲着,全都上了街,他们的目标具有显著特征,两个身材魁梧的少年、还有一个其胖无比的青年,不管他们怎么乔装打扮改变身份,这个基本特征是无法改变的。
朝廷陆续收到了一些消息,当天的确有船渡江,因为渡船上还有十几匹健马,所以有渡江客记得这件事儿,紧接着魏国公徐辉祖向朝廷告举,他那个不孝的二外甥临走之前还偷走了他最心爱的那匹乌云盖雪。于是,搜捕方向主要确定地北方的陆路。
军驿特使日夜兼程,一路向北传递着消息,所经之处尤如星火,各地官府马上形成燎原之势,出动全部的巡检捕快乃至民壮,封锁所有交通要道进行盘查,一些道路较多,当地官府力有不逮的地方甚至还出动了军队。
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开始在耳目灵通的官员们中间迅速传播,但是大部分普通百姓却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只知道,一定是走了什么重要人物,因为这一次朝廷的阵仗比上一次对白莲教的大举镇压还要大。
谢传忠欲哭无泪,他觉得这次回京祭祖一定是出门前没好好看黄历,刚走到真定府他就寸步难行了。他带的人多、车子也太多,本来走得就很慢,好不容易姗姗行至真定府,朝廷的旨意就传过来了,谢传忠走几步路就是一道关卡,车轮一转就是一道关防。
那些兵痞差官们见他一行人华服骏马,满车的绫罗,谁逮着不敲他一笔?谢老财送了不少礼,破了不少财,却仍是举步难艰,于是到了唐山他就赌气不走了,与其一路的破财,不如就在店里住下,等着风头儿过去了再说,可他没有想到,就算住了店,官府一天都能来查八遍,为了减少麻烦,他还是得上下打点,不断地破费来应付那些如狼似虎的差官。
想认个好祖宗,不易呀。
一晃十多天过去了,燕王三子仍是音讯皆无,这天早朝后,罗克敌得到宣召,命他到正心殿奏事。朝会后所议之事,一般才是真正的大事,能够参加这样会议的人大多是陛下心腹,他们早朝之后直接就可以转到正心殿,罗克敌不敢怠慢,怕耽误了事,明明路程不远,居然还骑了一匹马,在萧千月的陪同下急急赶到皇宫。
正心殿内,齐泰禀奏道:“皇上,燕王收买锦衣官校,不择手段地将三个儿子带走,可见反心已经昭然,如今十多天过去了,还没他燕王三子的消息,恐怕他们很快就会出现在北平,朝廷不能再迟疑了,北平内外,军政法司俱已在朝廷掌握之中,皇上现在一道诏谕,就能把燕王绳之以法,皇上,该下旨了!”
黄子澄道:“皇上,锦衣卫现在拿到了燕王府百户官邓庸的供词,足以定燕王之罪了,齐大人所言有理,朝廷应该下旨了,让谢贵张昺立即逮捕燕王,入京法办就是。”
朱允炆想到终于要对他既畏且厌的四皇叔动手了,神情既紧张又兴奋,他下意识地舔了舔嘴唇,问道:“当真……万事俱备了么?”
方孝孺微笑道:“何止万事俱备,陛下,如今是万无一失了。”
朱允炆动容道:“先生何出此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