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

第五七九章 其他封地的情况(2/5)

非常亲切的称呼吴志远为贤弟,称呼吴雄鹰为贤侄。

赫纳州子现在是州子,退役时是中校军衔,无论是爵位还是军衔都比吴雄鹰高一档。

年龄也是五十岁了,比吴志远还要大好几岁,口头上称呼吴雄鹰为贤侄,没有人觉得不合适。

赫纳州子不断地称赞吴雄鹰年少有为,不断地念叨英雄出少年,未来不可限量。

花花轿子抬人,赫纳州子客气,吴雄鹰父子也同样客气。

称赞赫纳州子贡献卓著,儿孙满堂,身体康健。

还说以后都是邻居,互相照顾云云。

这都是应有之义,赫纳州子自然也是满口答应。

这样双方也逐渐转入了正题,开始聊双方领地内的情况。

赫纳州子因为年龄大了,属于本人已经要退休的年龄,所以封地的继承多加了一代。

可以三代外藩,四代内藩。

大明这次册封的藩国,传承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而是会根据功劳和当事人年龄调整。

年龄更大的波兰国公杨遇春,当时得到的封赏是三代外藩,五代内藩。

而且是从杨遇春的儿子作为第一代开始算。

杨遇春在战争结束之后,也直接退役并彻底退休了。

但是即便如此,赫纳州子的藩国的实际传承时间,可能还是不如吴雄鹰的菲罗县男。

赫纳州子已经五十岁,最大的孙子都十几岁了,吴雄鹰现在才刚刚成年。

赫纳州子还没有完全退休,所以从他自己这一点开始计算。

到第三代,也就是他自己孙子继位的时候,吴雄鹰的儿子都可能还没继位。

不过双方都觉下,最终的时间应该也相差不大,上下不过十几年的差距,这显然也是朝廷故意安排的。

与此同时,吴雄鹰跟赫纳州子聊过之后,才知道自己无意间错过了某些事情。

他们这些新藩国君主,如果对于领地的财产和移民怎么安排,自己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

那朝廷安排的临时督军和千户,会向领土提供一个标准指导方案。

每个县接纳至少一千名大明士兵,每个州至少接纳一千五百名士兵。

每个士兵至少分配一处现有宅院,以及分配至少两百亩土地。

最后还要直接分配一定数额的财产和现金奖赏。

赫纳州就直接采用了这个标准方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