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断

第59章

沈望笑道:“歪理。”

“只有丑陋又平庸的人才会信奉高道德标准的恋爱,因为他们需要这些道德规则约束自己,约束别人,真正有魅力的人从来不谈这样的恋爱,不过婚姻是另外一回事——那是经济合同。”

沈望已经听过太多遍“歪理”了,在徐斯的眼里,爱是由激情诞生的,所以长厢厮守是绝不可能的,彼此相守侯的不是爱,而是由爱延伸的道德。而徐斯是个把道德规则踩在脚底下的人,他信奉金钱、自由和绝对的快乐。但他写起爱情小说来却是缠绵悱恻。越是无情的人越是把爱剖析得头头是道,沉浸在爱情里的人却多半嘴笨。

当他和顾重分手后,徐斯向他告白了,在他即将去往非洲的机场里。沈望那时候很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要走了却告诉他?他至今记得徐斯的回答,因为只有这样,彼此才是自由的。他说,他不会像顾重那样要求他的忠诚,只需要他的陪伴,他们俩在性上依旧是自由的。

他说得很好,符合沈望从前全部的要求,不需要负责的恋爱,没有任何压力,爱人也是他的熟人,而且他知道即便他们分手后也依旧能做朋友,像他们这样的人总是很珍惜友谊,却不太愿意尊重爱情。

但他却拒绝了徐斯。他说不上来为什么,或许是顾重给他带来的印象太深刻,所以他不想再来一段爱情,也或许是他对徐斯没有诞生过一点点爱欲。徐斯被他拒绝后,风度翩翩地走了。

成熟的、疏离的,而且格外得体。

不像顾重,走之前求他看看他的生日礼物。他悠悠地想,顾重那时候想送他什么呢?

第二十八章下

顾重好几日没来找他,他难得舒了口气。这几日他的幻觉朋友们都不来打扰他,所以他难得清闲地收拾了趟房间,而徐斯大部分时间都戴着副眼镜,捧着个电脑写稿子。

徐斯偶尔也会给他看稿子,小说的名字叫《无望》,讲的是一个美丽却孤僻的少女,身患癔症却不自知,一边找寻丢失的记忆,一边走向灭亡的故事,女主人公的名字叫秋梧。小说的风格很压抑,开篇的第一句话是“你怎么能确信自己的记忆是真实的,你床侧的恋人不是你美好的幻觉,你痛苦的往日没有被压抑在心底?”

而故事的结局里,她身边的朋友、恋人都是他的幻想,她从头到尾都是孤孤零零的一个人,一个失败而又困窘的女人,才会这样逃避现实。

沈望看得很心酸,或许是和他太像。

但起码他是自知的,而且他的幻象是可亲的。

当他问起徐斯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故事的时候,徐斯云淡风轻地说:“骗骗小姑娘的眼泪。”

“结局呢?”

“她自杀了,就像是回到了秋天的怀抱。是不是够浪漫,够悲情?虽然看上去是个很坏的结局,但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为什么不能决定自己的死亡?她从小被父母抛弃、被欺凌,脸和天赋都是最寻常不过的,无法为她悲剧人生挽回一点奇迹。结束人生何尝不是对她是一种解脱?”

沈望无法说是,但感到很不安。

“不是只有光鲜亮丽的人生才是人生。”

徐斯换了下坐姿,侧头看他:“只有你这样拥有才能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这话要是换一个足够平庸的人来说,就是一个自洽的玩笑了。”

沈望皱起眉:“我没有什么才能。”

“那在你眼里,绝对音感和对音乐的灵敏性是人人都有的?”

“中国人本来就比起其他国家的人容易有绝对音感,这是由我们的语音决定的。”

“自学钢琴、吉他也是?”

沈望感到心烦意乱,说:“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一直都是,任何一个人在那样的情况下,主要愿意花点时间研究研究它们,都能跟我一样。不要给我戴高帽。”说罢,沈望就回了房间。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火气是哪里来的,只是觉得有一团火在烧,但很快就有一桶水浇灭了它,最后只剩下粗灰色的烟雾。

晚上睡前,徐斯抱着个枕头进了他的房间,沈望支起上半身,奇怪地看向他,徐斯却理所当然地把枕头放在了床侧,说要陪睡,沈望板起脸让他走,徐斯却没皮没脸地钻进了他的被窝:“又不是没睡过。”

“出去。”

“好,我纠正,又不是没睡在一张床上过,你又没和他复合,用得着这么避嫌吗?再说,我又不是愣头青,要跟他抢。”

沈望只问:“为什么非要一起睡?”

“我就是看你一天天心神不宁的,你是不是……还记得那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