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夜略显尴尬,小声道:“师父又拿我说笑!”
于是乎,守正带韩夜悄然移到清律堂后,手把手地教起来。
与此同时,前山经楼里。
韩玉也在翻看书籍,从桌上堆成山的书里抽出一,翻来翻去,却一行字也看不进去。
太上长老太和道人来到身边,拍了拍她的背,和气地道:“孩子,潜心观书,心莫难宁。”
“太师叔。”韩玉回首一顾,忧虑道:“小玉现在很是烦恼。”
太和温厚一笑,摸了一把垂膝的白须,道:“众人入塔,你却在旁无力为助,因而烦恼……太师叔说对了吗?”
“什么事都瞒不过太师叔。”韩玉合上书来,叹道:“您既然德高望重、通天晓地,可解小玉之忧吗?”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自出师门未必是坏事,久居蜀山也未必是好事,凡事皆有变数。”太和和悦一笑,抚须道:“孩子,你是觉得长风教你的玄天镜还不够,想太师叔再教你些东西?”
韩玉慌忙点头,太和笑道:“太师叔早已多年不问世事,只在这经楼中藏书画符,能帮到你的并不多啊。”虽然口里这么说,却从怀中取出七张黄符,上面画有韩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形咒文,才道:“可知这是什么符?”
韩玉在《天师符法》中从未见过这等符,不禁摇头道:“小玉不知。”
“此乃请神符。”太和说着,白袖一扬,道符便飘入了韩玉手中,他接着道:“六界之内,神魔为长,若遇强敌,可请先灵。玉清元始天尊讲经时曾说,神魔消逝,散作游灵,无生无灭,复归天地。所谓请神,就是将当前界内已故神明的游灵聚于体内,借助神力化险为夷。不过切记,神明的灵气正好比大江大海,而凡人的躯壳不过一只小碗,引灵之人若是自身容量不够,非但请神不成,还会撑破极元、魂飞魄散,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可擅用此符。”
韩玉认真听着太和的话,双手捧着请神符,点头道:“嗯,小玉谨记。”
太和面朝灯火,继续讲道:“其实,请神符也分几种,像太师叔送你的这种,名曰‘七星请神符’,用符时需七名修道高手各执一张,同念符咒,这样加强引灵的威力,便能唤出天罡剑神。”见韩玉一副求知若渴的模样,太和又道:“此符法由七人分承引灵时的负担,风险自然比其他请神咒要低很多,那么,接下来太师叔便教你口诀和用法。”
说罢,太和便把“七星请神符”传给了韩玉,并告诫道:“孩子,你要记住,世上本没有什么绝对不败的力量,只要众志成城、共生信念,连神魔也要忌惮人间,这正是天理循环。”
得太和指点迷津,韩玉茅塞顿开,她更觉信心满满,重重地点了点头。
而后,太和又把手朝书堆前一伸,一如白鸽般飞到手里,他把那书交给韩玉,道:“此书记载着奇门遁甲,于破阵大有帮助,可拿去多加翻阅。”
韩玉向太和深深地鞠了个躬,道:“多谢太师叔今日所教一切,就算小玉以后不再是蜀山弟子,也绝不忘记今日之恩情!”
太和地一捋长须,道:“以后的事,今日不论,你且看书,明日事多。”
于是,韩玉一边琢磨请神咒,一边翻看奇门遁甲,心中更多了几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