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奢文豪

第75章 醉舟(3)(3/5)

“她有一种和这个世界不亲近的特别气质,照片里的她和所有人是隔绝的...这太迷人了。我认为大众轻而易举、反反复复被她迷住,很大原因就是这个——大众会排斥不合群,但又会迷恋不合群,就像影视作品总是要描绘边缘人群。”

“她有着世界上最高级的不合群,她和这个世界不合群。”

“我得说,这组照片拍的烂透了,但因为有她,我高.潮了不止一次。”

“说的很好,只可惜拍不到就是拍不到,没人能预约到为她拍照...我想,这也是她的魅力之一——对于你这样的艺术家来说,能够得到的缪斯就不是缪斯了,追逐不到的,才能魅力永恒。”朋友笑着调侃法比奥。

事实上,大众确实对‘艾普莉’有着持久的喜爱,甚至这组首先由《太阳报》发表的照片,在经历了大量转载之后,直到夏天还被《Glamour》(魅力)转载。那是一篇历数如今ITgirl的大专题,然而标题照片用的却是艾普莉的夜店装照片。

艾普莉不算ITgirl,甚至她算不算公众人物,都很不确定,毕竟公众人物的界限本身就是暧.昧的...但在这篇杂志大专题里,笔者认为艾普莉就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ITgirl——这种事,只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我们在思考,究竟什么样的女孩儿才能够一夜爆火,成为大众钦定的ITgirl。然后一切来的那么容易,一夜之间获得了一切:大众将目光投注在她们身上,然后目光汇集之处,金钱名声随之而来。

是故事,可以被挖掘!不能是一眼被看到底的那种姑娘。否则的话,何必追逐?

然而,这就像是一条吸饱了水的毛巾,用力去拧总会拧干。所以那么多爆红的ITgirl在一两年后就被抛弃了,过多的活动与挖掘榨干了她们的灵气,她们再剩下的就是对镜头的固定反应、迷茫,甚至于讨好。

拧干的毛巾被扔到一边,风干晒干之后,再也一滴水也没有。”

罗拉给艾普莉读《Glamour》杂志里关于ITgirl的专题内容,从头到尾都在笑:“看啊莉儿,《Glamour》可是给了你超高的评价。它们认为你就是理想中的ITgirl,对于追逐你的外界不在意,你并不需要做ITgirl,反而成为了最纯正的ITgirl,就像上世纪那些前辈。”

“它们认可你的‘可挖掘性’,认为你是一座蕴藏足够深的金矿...不能够尽情挖掘这一点,也延长了你作为‘ITgirl’的生命线。”

“哈哈哈!大家都在猜,你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希尔顿什么的。”

其实并不是《Glamour》的专题写的很好笑,而是这种现实和报导的微妙错位,莫明就让人想笑——《Glamour》对于ITgirl映射的文化现象说的挺好的,对艾普莉为什么走红的探究也不错,但立足这些写出的内容,总是很别扭。

“让我看看它们是怎么说的:

‘她的日常完全是理想化的,可以随意购物,购买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服装、首饰,她会乘坐私人飞机去瑞士、南法、西班牙度过周末,去看赛马、音乐剧,参加艺术展、时装秀、电影首映式、名人派对(这些事据我们所知,她不一定都做了,比如她从未出现在电影首映式现场,但那只是她不做而已,她愿意的话当然能做到)。

完全的享乐主义,完全无需工作——当代女性的心理之复杂就在于此了,自豪于工作养活自己,但在被工作缠身时,很难不去向往无需工作的享乐生活。某种程度上,这个被她们追逐的女孩儿,就是她们的梦想’”

读完之后罗拉又大笑,捶桌大笑那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