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第0383章 捷报入京,惊喜的朱由校,缺德的张好古!(4/5)

进入到了辽西,自然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粮食,运输也能方便一点。

其次就是,有人盯着毛文龙,也能尽可能的防止毛文龙谎报军功,整天想着坑皇帝的钱。

“完全可以!”

张好古点点头:“不过,在皮岛还是建立一个运输的补给点比较好,作为一个中转站!”

“好!”朱由校点点头:“那就这么办!”

“此外!”张好古略微的沉吟了一下,缓缓的开口道:“臣以为在辽东,还是不宜开战,这辽东大军未必就是女真人的对手,此时此刻,还是要做两件事儿,皇上,臣来给皇上讲一个小故事如何?”

朱由校道:“师傅请说!”

张好古微笑道:“春秋时期齐国产帛,鲁和梁盛产绨。绨是一种比丝绸更厚重,却表面光滑的丝织品,是一种高档布料,而后,管仲建议齐桓公亲自穿绨服,并命令臣下必须穿服绨。上行下效,齐国的老百姓一时间掀起了穿绨料衣服新风尚。齐国绨料紧俏,价格飞涨。

随后,管仲示意鲁、梁二国的商人说:给我贩来绨一千匹,给金三百斤;贩来万匹,给金三千斤。于是,齐与鲁梁双边贸易额猛增,鲁、梁两国即使不征赋税,外贸带来的收入总够财政开支和上下挥霍。两国之君见有如此美事,农作多苦,贸易强国,于是要求农民弃耕产绨,多给国家赚钱!

等到鲁、梁二国大规模的弃耕产绨,管仲又建议齐桓公改穿帛,并严禁国民穿绨,并关闭边境贸易,尤其严控粮食出口,一粒不卖。

随后,鲁梁两国饥民遍野,政府连税也收不上来。两国国君令百姓赶紧回去种地,可惜,粮食可不是说种就能种出来的。弃农容易,复农难。于是乎,米价飞涨,民不聊生,鲁、梁两国米价是齐国十倍之多,不出两年,鲁、梁两国国民偷渡到齐国的已有十之六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