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还要用大量的诗词歌赋骈文等带有韵律的典籍,去验证这个读法的「普适性」,最终将汉语的中古音推拟出来。
当然了,通过这样的方法是推拟不出所有文字的读音的,这个方法的局限是只能推拟出古代汉语在中国各地方言和周边国家的读音当中有样本留存的那一些,然后可以根据这些留存,找出文字在《切韵》和《广韵》中的韵部,这样就可以将这一个韵部的声韵予以恢复。
但是肯定还是有缺失的那一部份,这一部分并不是最近几十年推广普通话的原因才丢失的,而是在从《切韵》演变到《广韵》的过程中,也就是说从唐代到宋代,就已经缺失了相当一部分。
学界因此将明清的汉字读音称为「近古」读音,将宋的汉字读音称作「中古」读音,将唐代的汉字读音称作「上古读音」。
不过明代的《洪武正韵》只能做参考,因为这玩意儿出来就连皇帝都不满意,将之改了名字,变成《洪武通韵》。
反倒是基于《切韵》合并的《平水韵》和根据平水韵合并的《词林正韵》,更加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因此破解三个时期的读音的任务,其实就是破解《切韵》,《广韵》,《平水韵》的任务。
《平水韵》不用破解,因为时代比较近,明清学者在训诂学著作当中留下了大量资料,直到今天古典文学爱好者一般也在依照《平水韵》进行诗词创作,大家都十分熟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