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簋铭文的破解,商周断代编年中心点的确立,其实是成果的冰山一角,是在水面上的表现。
它的下面,是周至和安春佳利用甲骨文中日月蚀记录搞出来的《殷商甲骨贞卜编年》和《夏商周三正万年历》。
加上最近为了考证利簋铭文,在三正万年历的基础上搞出来的《五星天象万年历》,才是真正的研究成果。
这是可以正式开始“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坚实基础。
之前的诸多专家学者有疑虑,不是担心自己白白浪费心力,而是担心耗费国家大量财力物力后不能取得成果,没法向全国人民交代。现在有了《殷商甲骨贞卜编年》和“商周断代时间点”两项成果打底,让所有人心里都升起了极大的把握。
八月一日,“夏商周断代工程”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首都正式召开,国家正式将“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列入了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并且将之确立为一项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主要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
如果该工程顺利的话,那么将有可能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给出了一个时间上的标尺。
虽然国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但是在学界,牧野之战的时间推断还是在海内外引起了非常多的争议。
反对者的理由也非常多。
比如利簋上的“岁鼎克闻夙有商”与《国语》中“岁在鹑火”,两句,就有岛国学者认为不应该直接关联起来。
虽然“岁在鹑火”涉及到了一个“分野论”,就是将天空分作二十八宿的星区,这个理论出现在战国时期,因此不能将《国语》牧野之战里的岁,和利簋上的“岁鼎”关联起来,不能用战国时期成书《国语》来考证商末周初的人也会关注到岁星的位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