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步都是汉族酿酒没有的手法,但是其实相当的科学,炒制熟化,磨粉,加荞麦壳,都是可以加快淀粉被菌群分解的有效措施,现代工艺里都有这几种手法,不过是用在了利用糖蜜酿造酒精的工艺上。
之后将冷却在簸箕里的粮食,放入发酵用的粬子,用手将它完全拌匀。
然后又来了一道特色工艺,还要用烧红的火炭放在拌匀后堆好粉的上面,并取3到5颗干的红辣椒,放在上面烧出呛人的辣椒味,一边还念诵祈祷酿制的泡水酒纯净、味美,之后将粉装入口袋,外面再用布将它包好,就进入了充分发热发酵环节。
这一步倒是没法用科学性来解释,不过彝人为了方便观察是否达到发醇成熟,会在布袋上放一把刀,利用金属导热的特性,用来感知堆袋内的温度。
发酵成熟后的原料会被倒入特制的木制圆桶内密封好,再经过七天的“醒酒期”,打开用竹片将桶内的原料平分成四份,分两次加入清水泡二三十分钟。
这个工序就是这种酒被命名为“泡水酒”的由来。
最后只需要准备一根一头削尖,一头削成圆筒的竹杆,将竹杆一端插入桶底边上的小洞,泡水酒自然就从桶内哗哗地流出。
泡水酒从桶中取出后,要将取出的泡水酒舀一小碗倒回桶内,以示对自然的敬重,仪式完成后,取出的泡水酒就可以饮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