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工作在进行的同时,泥壁上开巢的工程也同步进行。
这是周至委托吉列阿比雇佣几个老乡做的,都是这方面的熟手,周至也算是正式见识了一把彝人的“因陋就简”养鸡法。
墙上的洞就好像一个个的小窑洞,洞口是一块平整的木板,木板放在钉在泥壁上的木钉上,相当于给窑洞外设置了一道“阳台”。
“阳台”的前面是木架,岩鹰鸡们本身是有一定飞行能力的,可以攀上木架,再从木架飞上阳台,到“窑洞”里产卵。
孵化就用不着它们了,周至购买了电温孵化箱,今后绝大多数的鸡苗会通过孵化箱孵化,这样的产出率更高,更有保证。
在靠土壁的一角还有一个半穴半屋式的房子,这里是养鸡场的仓房和看守人的宿舍,存放饲料和各种工具的地方。
另外还搭出了一个铁皮瓦的大棚子,这样雨季的时候饲养也不受影响。
凉山州气候非常适宜,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日照充足,气候干燥,加上倚靠山壁自带调温功能的窑洞,这么一个看似简陋无比的养鸡场,其实生活在这里的鸡,远比夹川那种带通风设备专业饲养场还要来得舒服。
在吉列阿比带着乡亲们在鸡场开窑洞,监督工程进度的同时,老赤日和土良志带着另一帮乡亲,开始了铺设过山龙的大工程。
这条“过山龙”的长度大约在一点五公里,要翻越一个山体滑坡形成的土丘,把土丘那边的溪流中的水,“吸”到土丘的这边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