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零八十七章 不是每次都能捡漏(2/5)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窑工用淘洗得比较精细的高岭土调浆,给胎体刷了几层,使本来淡棕红色的瓷胎包裹上了一层白色的妆饰土,让器物变得洁白莹润。

在此基础上,匠人们给瓷胎上又用含铁的釉料和含铜的釉料,分别刷上了两块色斑,交错分布在瓜棱和瓜棱之间的留白上,达到了提升美学观感的效果。

最后,将人们又在已经绘制好颜色的瓷胎上,浇淋上一层玻璃釉,用来保护瓷器的底色。

釉下彩的好处当然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就是保护色块,不会因为洗刷碰触导致颜色掉落。

其次玻璃釉无毒无味,不像底彩那般富含矿物离子,那些离子甚至有不少是有毒的,这样就制造出了一个「隔离层」,即便作为日常的盛器使用都没有一点问题。

最后就是易于清洗,有些液体本身带有腐蚀作用,也会与彩料当中的金属离子进行置换,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在瓷器上留下侵蚀的颜色痕迹,让瓷器变得丑陋。有了一层硬度极高,与酸碱不如何起反应的玻璃釉保护,这个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早年的玻璃釉配方还没达到后世那般精良的程度,所以本来就应该像周至手里这个瓜棱罐上变现的一样,并非如水晶那般完全透明的,而是如淡牛奶那样,呈现出一种半透明的淡奶白色。…。。

这才是过渡期应该有的样子。

而这个瓜棱罐让周至爱不释手的原因还有一层,就好像宋代哥窑瓷器的紫口铁足,金丝铁线一样,这本来属于一种工艺不到位的瑕疵,属于胎釉结合不紧密,因为瓷器内部应力造成的一种「缩釉」现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