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水平就相当的优秀了,一般大学历史系的硕士博士都不见得能够这般信手拈来。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只问这一个问题,夏更起和金申就知道老王老启在这事儿上没有乱来,周至年纪虽然小,但是肚子里边的功夫是相当扎实的。
“那就得去找小张了,”金申说道:“除了碳十四测年,好像他们还有好些种办法。”
金申口里的小张,其实周至至少也得叫老张,是国家博物馆文物检测研究所的所长张兴全,也是四五十岁的人了。
“关于夹苎造像的测年方式,最容易想到的当然就是碳十四测年法。”张所长现在正坐在大实验室里,给大家介绍“现代高科技”。
“碳十四测年法在学科里其实叫做放射性碳定年法。”张所长介绍道:“就是利用碳元素的衰变特征,来确定文物年份。不过这个方法有个先至,那就是文物必须是有机物或者主要由有机物构成,如古代的器皿,木质建筑等。而且受衰变年代的限制,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五万年以内的文物。”
“第二种方法是热释光定年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测量文物中积累的自然辐射所产生的电子能级,来推测其暴露于阳光或者加热后经历的时间,比较适用于陶瓷,石制品和岩石等文物的年代测定方法。”
“第三种方法则是铅同位素定年法,通过测量文物当中铅同位素行亮的比例,用来推测文物的年代,这个方法对于铜铅等金属文物的年代鉴定,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我觉得我们可以三管齐下,对于这三尊造像,我们可以三种方法都用起来,以增加定年的准确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