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行中此类故事倒是不少,但是就连张大千这样的名家,能骗过陈半丁,却都骗不过郑竹友一眼。
好东西自己就会说话,尤其是官造顶级工艺,那更是如此。
这套华严三圣像就是如此,用料低调,设色内敛,造像介于北魏与北齐风格之间,糅合了两者的精髓。
书法审美当中常有“颜筋柳骨”之说,两者都符合唐楷中宫收紧,四方舒展的美学风格,但是在侧重上又有所分别。
从造像风格上论,北魏就类似柳公权,北齐就类似颜真卿。
而现在这三尊造像,能够看出一种风格过度之美,肉体和面容的塑造上,大多采用了当时北齐的“新样”,而衣饰和人物的表情与内在精神上,又更多保留了北魏的“古风”。
两者的风格都非常鲜明,但是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也并不突兀,原因就在于造像者极度高超的手工艺。
除了夹苎工艺本身,佛像上还运用了浅浮雕,透雕,圆雕等多种雕工,用推刀在造像上推出“曹衣出水”这种薄纱贴身的状态效果,堪称妙到毫颠。
这就是中国造像的最巅峰——“北齐样最工”。
类似造像的石雕,在后来的青州传承了下来,被称为“青州样”,以青州博物馆里的龙兴寺造像为典型。
蜀大博物馆里的蜀中唐代龙兴寺造像,也有类似的模样。
但是除了相对容易保存的石雕外,其余如泥塑,干漆夹苎,因为保存困难,能够流传下来的就很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