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玉龙河和喀拉河沿岸的牧民,对于玉料是非常熟悉的,因为他们经常在河里捡玉料,卖到收购站补贴家用。”
“老牧民对印象里的这块玉料念念不忘,几乎落下了心病,把牛羊都交给了儿子,自己没事儿就在那一带寻找。最后成了职业的‘找玉人’。”
“如此有过了三年,老人终于在一个晚上,发现河滩上有一处地方,反射的月光比周围要亮一些,急忙赶了过去,终于找到了自己三年前丢掉的那块玉料。”
“老人掏出随身的小刀开始挖掘,却不料这块玉料越挖越大,越挖越大,等到将玉料整个从河床上掏出来,发现竟如一个大冬瓜那么大,根本无法携带。”
“老人只好将玉料重新掩盖上,找来树枝在上面摆了个十字,又跪在那里祈祷了好一阵,在跑回家带着儿子们过来,将这块玉料搬了回去。”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将玉料送到了收购站,又从收购站辗转来到我们厂。”
“这块玉料成冬瓜样的不规则椭球型,全重三百二十三点liù • sì公斤,长度一米三,粗径五十厘米,细径三十九厘米,体积零点九五二立方米。”
“玉料材质等级为子料一级白,洒金皮壳,为了检测玉质,皮壳上有三处开窗,从开窗处能够看出玉料通体无绺裂,肉质油润,达到了羊脂级别,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从照片上看着还是不错,不过你这应该用的富士胶卷,富士胶卷的色彩饱和度一向夸张,这照片上的洒金皮肯定比真实状态要鲜艳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