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期韵的特点是山删两韵开始合流,咸衔两韵合流,东冬两韵合流,佳麻两韵合流,皆决两韵合流,谈覃两韵合流。
至此一二等重韵全部合流。
声母里边开始出现“左三化二”,也就是左章两组声母合流,照组形成,并且轻唇音开始二等化,全浊上声变作去声。
这是古汉语进入的重大整合转型期,如果说之前的汉语,音调要去苗语等保留下来的音调里去寻找多余部分的话;那之后的汉语,其音调就可以去粤语,日语和韩语里边去寻找了。
后世很多人将苗语、日语、韩语当中的部分留存古韵,当做其是汉语源头的证据,其实完全是本末倒置。
真正合理的解释,是远古汉语,乃几大民族融合而来的产物,贡献最大的就是炎帝、黄帝、九苗三个大部落联盟,最终成了古代汉语。
而苗语,日语,韩语,这些语言在某些特别的历史时期里,深受古代汉语的影响,其后又进入了漫长的封闭期和dú • lì发展期,因此才让古汉语中的很多元素,得以在语言里保留了下来。
周至和关婷婷的两种练声方法也不一样,音乐练声需要站定,而吟啸需要缓步行走。
这种时候一般背诵的都是长篇,比如周至现在在背诵的就是《哀江南赋序》。
一般还有《长恨歌》,《琵琶行》,《圆圆曲》等,总之以长诗和四六骈文为主。
《哀江南赋》主打一个悲愤,因此气韵哀回与喷薄交杂,朗诵起来时而低回惨切,时而慷慨悲昂。
用周至自己的体会,那得用“渐离击筑,骏马嘶风”来比喻,方才恰当。
名词名句也颇不少,比如“头会箕敛”,“因利乘便”,都是出自这篇文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