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哉此论!”辜幼文不但没有指责周至对师长不敬,反而举起杯子来示意他和自己碰一个:“看来周至是修过大学之道的,内心明达通透,至少在这一点上,胜过黄先生了。”
江舒意有些疑惑:“师祖祖,周至还是中学生,你说他修过大学之道,刚刚讲黄先生的时候,说他在那么多大学里当教授,做校长,为何还是‘小学的集大成者’呢?”
辜幼文笑而不答:“这个让达文跟你解释。”。
周至给江舒意挑了一箸她最喜欢的牛肉炒青菜:“我说的这个小学,大学,是国学里的分类,《尚书大传》云:‘古之王者必立大学、小学,使王子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十有五年,始入小学,见小节焉,践小义焉。二十始入大学,见大节焉,践大义焉。故入小学,知父母之道,长幼之序。入大学,知君臣之仪,上下之位。”
“班固《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
“这里提到的《周官·保氏》,里边有一句:‘掌养国子,教之六书、九数。六书者,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也’。看得出来,小学里的‘六书’,指的就是学习文字的音,形,义。”
“段玉裁深通音训,幼时读朱子《小学》,其文集中尝言:‘小学宜兴全体,文字仅其一端。洒扫、应对、进退,未尝不可谓之小学’。”
“这也和《大戴礼·保傅篇》里所言的‘古者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相匹配的。”
“而《保氏篇》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因此六艺者,小艺也。而后代则垂髫而讽六经,六经者,大艺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