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周至已经过完了三遍句读标注,古文字基础已经相当扎实,可以再进一步了。
《尔雅》,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缀缉先秦各地的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
全书收录四千三百多个词语,按义类编排,计两千零九十一个条目,是中国的“辞书之祖”。
其中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是专门解释对秦汉来说也要称作古代的先秦时期的字义词义的;
“释诂”,把古已有之的若干个词类聚在一起,作为被训释词,用一个当时通行的词去解释它们。
“释言”,是以字作为解释对象,被训释词大多只有一两个。
“释训”,则专门解释描写事物情貌的叠音词或联绵词。
《尔雅》中很多解释,充满了国学冷知识,比如——“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这三种玉器都是环形,如何区分其名称呢?原来是看内直径,也就是“好”;与内外半径之差,也就是“肉”的宽窄比例来作为区别。
如果“肉”在“好”的一倍以上,那样的玉器称为璧。
如果“好”在“肉”的一倍以上,那样的玉器称为瑗。
如果两者刚好相等,那样的玉器称为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