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尺荆丛青望墓,近分萍水绿灵池。
开江辟陆劳心死,导野催耕泣血知。
残碣于今阡陌下,边人犹省旧王祠。
看完之后,台长笑道:“我同意薛荔的意见,别的典故引用都说了出处,这个结尾如此重要,怎么能不标明诗人呢?”
“池姐姐,台长伯伯,没法标明,因为这首诗,本来就是我写的啊。”
“……!”
“……!”
台长真的惊呆了,这首诗完全是盛唐诗风,将之丢进《全唐诗》里头,那是一点都不突兀。
自己跟薛荔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古人的作品,而面前这位十六岁的少年,竟然说是他自创的!
如今最多的“古诗”是“革命体”,说白了,就是领导们“改革开放齐声好,神州大地齐欢笑”那种,还在各种刊物上大模大样地登载。
池薛荔觉得自己已经对面前这娃无限高看了,也完全没有料到,周至还能做古诗,还能做到这样的水平!
“周至,你不骗姐,这诗真是你写的?”
“姐,写得不好,你多指教。”周至老谦虚。
“……”
经过昨天的导游,池薛荔倒是开始相信周至的说法,毕竟诗本身就是这篇游记的完美凝练。
不过台长还是不相信:“来来来,肘子来给我解释一下你的创作思路。”
接下来周至就给台长讲这首诗,“岷山雪解”,“玉垒鹃声”,其实就是写作的套路,标明二帝立蜀的时间,地点,还暗藏杜宇这个人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