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聊这事儿的时候,是在初二升初三的暑假,守着自家一楼那小院子在聊。结果被旁边的一个姓赵的大爷路过,听到这么一嘴后,来了一句:
而李臻自己觉得,爸妈的教育方式是很开明的。在上了初中后,确定孩子对学习毫无兴趣,只是一心想往传统曲艺里面钻后,就和他定下了约定。
只要他能考上涿洲一中,那么便会在涿洲当地给他找一个曲艺门的师父。
问李臻想学什么。
暂且不表。
他拜的师父是西河门“连”字辈的先生,所以,从上往下数,他这一辈是“增”字辈,艺名叫做“李增寿”。
有时候,李臻觉得自己该倒霉就倒霉在这艺名上面。
“学什么相声?下九流的玩意!小儿,要学,学评书,知道吗!看王朝文武演义,一嘴言上下千年。要真想学,学评书,这行到哪人都得喊你一声先生!懂吗?”
就是这位姓赵的大爷这么一打岔,原本可能会做个主流相声演员的李臻就莫名其妙的在考上高中后,拜入了西河门。
至于西河门和评书门的关系区别,要说起来,那还真的是好长好长的故事了。
原因也在这。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认了师父,那么你就是师父的儿子,一个头磕到地上,师父尽心尽力的教你,而你要给师父养老送终的。
别人都是增福增禄的,到自己这变成了“增寿”。
结果自己还成了一个短命鬼。
而为什么说在他的人生第一阶段,觉得钱很重要呢?
花了很多钱。
老头儿呢,一辈子无有儿子,就仨徒弟,和一个闺女。
闺女已经出嫁了,加上家庭条件也很一般,再怎么拿出钱,条件也有限。而师父有难,徒弟们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