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当反贼[基建]

第167章 【三更】167(2/4)

也就是说竹索另外一个作用就是给取水筒施加外力,毕竟含盐量高的水浮力也高。

这些东西都是老祖宗的智慧,有些时候能够换成更先进的,但还有些时候用这些才是最合适的。

程敬微拿着他给的图就去安排人做工,而骆时行需要做的就是去问问阿勒真派来的人里有没有经验丰富的老盐工。

所谓的老盐工是能够依据山势来决定盐井位置的人。

不是有卤水的地方就能随便开凿盐井的,需要寻找合适的地方,这就叫度脉。

如果度脉不准的话就容易打成漏井或者干窟窿。

所谓的漏井就是洞壁渗水,这种渗水一般都是淡水,如果不能隔绝的话,卤水之中掺入淡水就成了废井,不能再钻只能报废。

而干窟窿则是钻出来的井出产卤水的浓度,如果达不到一定标准的话就相当于是干窟窿,这样的井也无法产盐。

哪怕是骆时行使用了比较先进的钻井方式,可钻取一口井的时间也短不了,若是选址不当就代表着前期全都白费了。

如果没有的话,骆时行还要去问阿勒真借人,只不过真要借的话,估计还要给点什么才行,比如说技术共享。

骆时行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通知一下大佬们。

他现在算是发现了,自己最擅长的其实是发展生产力,而对外交流跟内部人事的处理他是比不上这些大佬的,他两辈子加起来的年纪再乘以二都不如这些人大,做事情之前寻求一下帮助不是什么坏事。

就在他埋头搞卓筒井相关的时候,去府城的三个人已经出发上路了。

如今庄园内部也只留下了崔神基、李游道和裴行本。

虽然都是宰相,但他们的侧重点也不同,尤其是高宗时期将宰相的地位一压再压,甚至搞出了同时有好几个宰相的存在。

每个宰相负责的方向就会有一定的分工。

李游道看上去十分儒雅,形象跟历史上记载的那些清流十分符合,但是他所擅长的方向竟然是营造工程事项。

他听了骆时行提出的卓筒井概念之后不由得感兴趣问道:“可否具体说一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