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第91章 第九十一章(2/5)

奏乐最高境界,难道不该是不拘于哪种叶子,而以个人的吹奏本领胜出。

好在,这个人还有自知之明,一开始练习时知道要避着点人。

否则就有新流言出现了。「惊!避暑队伍疑似被下巴豆泻药,五谷轮回的前奏声不断」。说白了,就是某车厢一直有人放屁。

很遗憾,官道上的大树没有成精,只是普普通通的植物,让胤禛避免了被说长道短的惨剧。

当回到京城,新一代的树叶吹奏高手横空出世。

高手特意强调,他绝不会心虚到掩埋所有黑历史。知耻而后勇,是将第一次吹奏失败的树叶给做成标本,好好收藏而纪念曾经。

那片树叶,可不就是由武拂衣采自木兰围场,演奏了悠扬小调。

至于究竟在纪念什么,只有胤禛心里清楚。

武拂衣没太在意一片叶子,她关注的是浩瀚林海。

终于等到康熙发话,让老四做一份出行计划报告,说说新年开春要去哪些地方,想要如何规划线路。

崇山峻岭,她来了!

此行计划往南边去。不是江南,而是两广云贵之地。

这是康熙给的候选目标地之一。让四阿哥出京,不是去享受的,而是勘察天下民生。

就提供了两条路线:往西北去,一路探索直到黄河源头;往南去,查一查云贵两广的世情民生。

武拂衣选择了后者。

她明白勘察黄河的重要性,康熙非常重视河工治水,才有了第一条线路。

但,人有所长。

哪怕略懂一些治水之术,每个时代的科技水准却有不同,绝不可以生搬硬套。

更希望是能将理论传授给学生,培养出合适的技术性人才。

部分知识已经编写入理学院的高级班教材中,或是再等几年就能看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官员走马上任。

选择了往南走,更符合近期目标。

航海钟已经被搞出来,接下来就是要造一批海船。必须考虑合适的船坞,而它最好靠近出海口。

虽然康熙开放了四个海关,但西洋来的船只多是停靠粤海关。

一方面有地理距离便捷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朝廷有意搞政策倾向。

江南是丝绸、茶叶等等重要经济产物的生产地,可谓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地之一。

它到京城的距离比广州要近。不可让洋人轻易进入,免得产生不可估量的威胁与风险。

武拂衣想在海船动工修造前去广州瞧一瞧。只有亲身感受,才能知道如今的中西贸易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另外,也能接触西洋各国海船的实物,说不定上去转一圈就把核心技术都给看透了。

康熙没有阻止老四进行对西洋船队的调查,但这不是他的着眼重点。他给出南边这条线路,是要摸查一遍三藩旧地的状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