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以洪荒为题材的小说里,往往会有一段剧情,在上古时期巫妖大战中,眼看巫族难违天数,十二祖巫一一陨落,后土于是身化地府,凭功德立地成圣,换得一线生机。
而如今藻月的做法,某方面而言原理就与此相差无几,或者说,她当初便是从中得到的灵感。
第四次圣杯战争的最后。
在被黑泥淹没的瞬间,意识到光凭个人的意志无法与“此时全部之恶”抗衡,被吞噬几乎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在人类本能的求生欲驱使下,在被黑泥淹没后短短不到数秒的过程中,森藻月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潜力。
于是几乎是完全依靠直觉的做出选择,无需经过头脑的分析,她就已经完成对自身的记忆情感进行剥离。
如果是从修真文的角度展开,大概就是斩道重修,在剥离了感情记忆后,她也由此进到超脱的状态,直接完成了无情道的修行,只剩下纯粹的理性。
当然了,通过这种相当于走捷径的方式,就想一步登天平地飞升自然是不可能的。
不过然后由于虚数属性的特质,在剥离了情感记忆后,森藻月的灵魂并未消失,相反由此得到保留。
只是如今却处在了一个很微妙的状态,就好像下载界面上那卡在99%的进度条般,只需再来一点点的助力,就能完成最后的突破,然而偏偏卡在最后的1%才是最难达成的。
而且也涉及到一些哲学上的思考,譬如继承了她人格的黑泥,该不该视作自己本身呢?
又譬如,为了保存自身而舍弃了自己全部情感记忆的森藻月,和继承了她这一切的黑泥,二者既然同时存在,那么她们之间到底哪个才更接近“藻月”?
本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样的念头,森藻月以魔术师的角度出发,抛开无意义的哲学思考,纯粹以理性得到的结果,那就是只要认同记忆情感这些信息完全一致,就是同一个人,并以这个基础前提作为共识。
然后就休眠在潜意识深处。
只不过是单纯相信,继承了她所有一切后的黑泥,既然是有着她的人格,那么自然与她有着同样思维方式,所以最终必然会沿着她的思路,得到相同的结论。
既然如此,那就没必要纠结哪一个才算是真正的本尊。
如同西方宗教中那三位一体的真神,虽然位格上分为圣父、圣子、圣灵三者,但由于同属一个整体,本质相同,因此在教义中祂依旧是独一真神,而非三个神。
如此一来,她也就不会产生对自我的怀疑和否定。
不过为了避免出现哲学伦理方面无意义纠结,所以也默认现实活动的唯一性,也就是说会出现在现实进行活动的只需要一个就够了,绝对不同时出现。
这样就能避免当现世出现两个拥有同样记忆,完全一模一样的人时,陷入究竟谁才算是“藻月”的纠纷。
当然,其实这种问题也基本是不会发生。
因为如同西方每个魔术师都追求要抵达根源,种花家这边的修士们,修真的终点自然就是飞升。
所以尽管由于一些意外,让森藻月偏离了她原本的修行道路,不得不斩道重修,但大道三千殊途同归。
即便使用西方魔术师的方法,到了最后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也的确如同预计的一样。
尽管受到黑泥的影响,或许会变得更加放飞,但整体上思维方式仍然没有离开人格本身的框架。
而随着在不久前,上一次回到大圣杯内部后,藻月便瞬间明白了原人格的意图。
只要让原人格代替作为祭品的青年,原人格就能完成飞升进入根源的目标,而她作为原人格及黑泥双方意识的代言者,则依旧在现实活动。
毕竟真正的黑泥因为本身的概念,是无法具备完整人格。
至于原人格由于割舍了情感和记忆,在获得究极的理性的同时,却也因为无欲无求的超脱状态,对现世已经没有丝毫念想。
某方面而言也算得上是皆大欢喜吧。
而此时。
在完成对“爱丽丝菲尔”超度的一刻,原人格替换了那个作为祭品的青年。
于是大圣杯内所积存的能量也随之全都移交到藻月这里,并迅速转换为她所有。
就这样,那个一直沉寂在她体内深处,那个作为人类的原人格灵魂,携带着大圣杯的能量,开始发起对根源的冲击。
……
现实的冬木。
野良正蹲在木屋里的床铺旁边,对于这一次藻月进入大圣杯后却迟迟没有召唤她过去而感到有些忐忑。
在她等待到郁闷之际,藻月突然睁开眼睛,似乎是醒过来了。
“姐姐大人!”野良见状正要高兴的扑过去时,但在不经意间对视上对方双眼时,却突然整个人动弹不得的定住了。
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只是单纯由于这是来自更高位面的注视。
原本纯黑色的眼睛,现在透出根源的色彩。
这从虚空中所投射而来的视线,在祂落在身上的一刻,便让人感觉有如遭到不可名状的注视般,灵魂本能的颤栗,头脑瞬间陷入空白般的停滞状态。
而外面听到动静的千手扉间,推门进来原本正想要问,但看到已经坐起身的侄女,那背对着门口方向背影时。
身为感知型忍者的直觉,他瞬间本能的头皮发麻,立马下意识就屏气凝神,进入到如临大敌的状态。
“原来从根源看出来是这种感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