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卒

第一卷 七品道士 第九十九章 黑衣人(3/4)

营兵并非世袭,而是实行募兵制。

自大魏世宗皇帝以来,因为卫所制日益废弛的缘故,募兵制开始成为兵力的重要来源,有名的精兵都是良家子从军,招募而来的士兵不会终身从军,这便是营兵。

正因为如此,卫所和营兵有两套截然不同的官职。

卫所是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户、百户、总旗、小旗。

营兵则是提督军务总兵官、总兵官、协守副总兵官、参将、游击、守备、千总、把总、哨官、队长、什长。

若是几个总兵官协同作战,朝廷会派出一位总督居中调度,又称经略或者督师。

若是武官独当一面,则会派一名五军都督府的都督,挂大将军印。大魏律制,有事征伐,则命都督佩印以往,旋师则上交所佩印于朝,大将军印有三,分别是:征虏大将军、平虏大将军、镇朔大将军。

待到大玄取代大魏,废黜了五军都督府和大部分卫所,只剩下青鸾卫,所以青鸾卫仍旧延续卫所官制,以指挥使为主官。

卫所制度分为都、卫、所三级。

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最高长官为“都指挥使”,正二品,隶属于五军都督府。

都指挥使司下面设卫,长官为“卫指挥使”,卫下面是千户所和百户所。

皇帝亲军上二十二卫,称“亲军指挥使司”,不隶都司和五军都督府。

换而言之,“卫”正常上面是“都”,但青鸾卫的全称是“青鸾卫亲军指挥使司”,是直接隶属于皇帝,所以没有上面的“都”,自然也没有“都指挥使”,只有“卫指挥使”,简称指挥使,正三品。

在前朝时,皇帝多半会以都督、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兼任青鸾卫指挥使,使其成为一品、二品的公卿重臣。只是本朝已无五军都督府和都司,故而青鸾卫的主官最高只能到正三品,权重却位卑。

世人口中的“黑衣人”则是营兵,实行另一套官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