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新罗国成功易主,并重新遣使入朝的消息传来时;征战有年的大半唐军,已开始分批拔营回师,或是退回安东都护境内修整,或是穿过熊津都督府登船出海,踏上前往登州港的回国之路。
原本因贻误军机而流放姚州(今云南姚安)的刘仁愿,也在这一片捷报声中,被悄然的召回洛阳。然后,又被火速委以鸡林、熊津、浿江诸道的安抚处置大使;协助新王金仁问稳定新罗国内局面。
因此,随着这批身经百战的精兵宿将班师还朝;大唐备战吐蕃的进度,也随之进一步的大大加速起来。随之而来的,还有安东都护府和熊津都督府境内,被陆续征发而来的靺鞨、扶余各族的藩军。
而位居首功的鸡林道大总管刘仁轨,更是入朝拜相为尚书左仆射,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衔,并监修国史。以功进封为乐城县公,他的儿子以及侄子中,共计三个人被授予柱国头衔,号称一门三柱国。
李谨行、李玄正、高侃等其他将帅也各有升迁和封赏;尤其是奉命戴罪立功的薛仁贵,因为护送新王金仁问归国之功;被赦免过往的罪责而官复原品。又重新委任为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
然而,戴罪立功的薛仁贵重新归朝之际;对于如今身在东宫执役的右监门率门尉薛纳,却是有些波澜不惊的意味。因为他此时的精力和时间,都被东宫内部出现的新事物——讲武堂所占据了大半。
薛纳其人虽然是薛仁贵第四子,但是光听名字就知道,他是小娘养的孩子。因为他的三个兄长和一个弟弟,分别是薛楚玉、薛楚珍、薛慎惑、薛慎惑;都出自他的正室夫人,河东名门望族的柳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