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为什么三路合击失败了呢?”
千里之外的一处小村庄里,一个孩子,问着老人。
这个国度,四十年前曾经有一场著名的战役,三家领主联合起来,攻击另一家。
前三家每家的力量是10,合起来有30的战斗力,而后来的一家,战斗力是20。
三家盟誓后开始分兵合击,而第四家则是抓住了一个机会,对其中一路发起了攻击。
战争的态势这时候突然明了了起来,被抓住的那一路只要死战不退,只要能拖住第四家的攻击,那么周围两路大军合围过来,第四家就一定全军覆没。
而被攻击的那一路,战斗力虽然只有10,比不上20的第四家,但是支撑下来,等待援军的到来那是绝对足够的。
但是,战斗的结局让人唏嘘,被攻击的那一家面对敌人,迅速后撤,就算是丢弃了大量的物资也在所不惜,两边的援军虽然如期赶到,却因为配合不利,被一一击败,最后三家不得不服从第四家的统治,其后被吞并消亡。
在孩子看来,那一场战斗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第四家当时的决断是错误的,只要有一点点闪失,就是全军覆没。
“这就是人心呀,如果你是援军,你知道友军和敌人在厮杀,你会主动攻击求得胜利呢,还是等双方两败俱伤,甚至敌人击败、灭杀了友军后,损失惨重之后再出手呢?”
老者微笑着,对着孩童解释道。
很多人说,被攻击的那一家如果当时不退,后果不一样,毕竟两方的援军就在路上,只要他们坚持一天,援军真的会合围胜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