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离枪

第一百章 洛阳危(3/4)

安禄山是这样起来的,高仙芝这个高句丽人也是。

也因为多年的稳定,大唐真正的精锐都在遥远的边关,一时半会根本调不回来。封常青到了洛阳,好不容易才从市井中招募了六万青壮,却都是些从未训练过的普通人罢了。高仙芝在长安,东拼西凑,守卫皇帝的禁军倒是精锐,可是不能动。只能从其他的杂军中凑出了五万人,支援洛阳。

勉强凑齐了这十万多人,可惜在虎牢关,一战就泄了底。

一帮没有训练的青壮,连装备都凑不齐,就被赶上了城墙。史书记载:士卒乘城者,闻鼓角声,自坠如雨。

原本的雄关虎牢关,却在这帮人手里没撑几天就死伤过半,不得不退守洛阳城。

要说这个决定本身问题也不大。

洛阳是大城,当年王世充据此称帝,把洛阳修缮的极为完善。后来武周一朝,又定都洛阳,距今没多久,也又加固过。所以相比年久失修,近乎被弃的武牢关,退守洛阳城倒也明智。

但是明知武牢关年久失修,不堪重任,为何又要死守?平白浪费了本就不足的人力。

这是因为,这只守军的元帅是荣王李宛,但实际的号令人则是监军边令城。这是一位高力士手下的宦官,直接代表了李隆基的旨意。

遥控施令,李隆基为了大唐的威严,或者其他方面的考虑,强令大军寸土必争,坚守抵抗。高仙芝无奈之下,只能在武牢关死守。直到伤亡过半,大势已去,才不得不退守洛阳城。

但黄烁更好奇的是,虽然洛阳城内没什么精锐,但是天策大营这边可是有数千精锐。虽然数千人面对四十万大军也掀不起什么浪花,但是以此精锐为核心,加上那十万乌合之众,守城应该问题不大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