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是什么都不用做,掌柜的看了眼没有客人的室内,以及没有任何人停留的门外。
“君小姐呢?又出去了?”他问道。
两个伙计摇头伸手指了指里面。
“还没起呢。”他们低声说道。
还没起?真是不像话。
掌柜的眉头凝结。
第一天开张就关了门,第二天开门日头这么高了大夫还不起床,真是胡闹。
“柳爷,要不要给少爷说一声。”掌柜的随从低声问道,“问问少爷怎么安排?咱们总不能这样干看着什么都不做吧。”
也只能这样了。
掌柜的点点头,再次看了眼空荡荡的室内,看着垂下的门帘遮住的后院,摇摇头走了。
票号之间的信件来往本就频繁,自从君小姐离开阳城后就更加频繁了。
一个小厮跳下马,如同以往越过门房没有任何阻拦的径直跑进方家的大门,穿过前院进了后院。
不过与以前不同,没有再去方老太太或者方大太太那边,而是来到了方承宇的院子里。
方承宇的院子里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
方云绣方玉绣都在,坐在廊下支了桌子生了泥炉,正在煮茶为乐。
另有两个丫头在一旁弹琴助兴,夏日里平添了几分悠闲宁静。
“京城的信。”小厮进门施礼说道。
坐在廊下闭目养神的少年人睁开眼坐起来。
方云绣和方玉绣也都看向他。
“是九龄的信吗?”她们问道。
“九龄堂果然在京城开张了。”方承宇已经接过信一眼扫过,脸上露出笑意。
他就知道她会这么做,所以提前将匾额送去。
方云绣伸手接过看信,方玉绣则继续煮茶。
“这么说昨日就已经开张了。”方云绣看着上面的提到的日期,“表妹真是能干,能将祖传的家业在京中打响名号了。”
“京城,可不像汝南。”方玉绣说道,停下手看向方承宇,“居不易啊,要是再像汝南那样做,只怕不行。”
方承宇笑着点头。
“九龄知道。”他说道,“要不然信上这些人就不会明里暗里的说君小姐什么都没准备,不像开张的样子,来请教该做些什么。”
既然要打响名头,那就必然要做些事,比如在汝南借房子被推倒而废墟问诊,医药费全免,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