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儒觉得自己没什么特色,他都是原汁原味。
除了某些之处没修行到位,即便展示意境,他也能模拟到位。
“老师,您怎么懂这么多!”
连续十余日下来,张果子觉得自己对李鸿儒的印象变得全然不同。
他脑袋中再也难塞入任何知识。
李鸿儒的讲解中,不仅仅有他心心念念的《人仙长生经》,还有其他道家典籍,盖晗《抱朴子》《淮南子》《冲虚真经》《黄庭经》。
李鸿儒甚至有认真传授儒家各项典籍。
道经上的水准另说,李鸿儒在儒家典籍上的讲述堪称大儒,深进浅出,道理通俗易懂。
张果子觉得埋在自己的世界中修行一年,还抵不过这十余日的收获。
闻道有先后,张果子并不在意年龄方面的因素。
他年龄较之李鸿儒要大,但他依旧拜师于李鸿儒,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人仙长生经》。
在那时,李鸿儒连元神的门槛都不曾踏入,诸多之处只能做背诵之言,难有教导可言。
但在现在,李鸿儒明显具备了真正的授业能力,能引领修行之路。
这让张果子觉察到了修行的方向。
“收了你们两个徒弟,我总归要多读点书,若是被你们比下去了,那岂不是会很没面子!”
李鸿儒开了句玩笑。
但他心中亦不乏满意。
这是他当前见过最聪慧的学生了。
常年授业李旦和王梨,李鸿儒都差点忘了这世上还有好资质的学生。
一些道家之人选徒弟时极为挑剔,或许是缺乏因材施教的能耐,又或许是不想自己授学太过于辛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